原標題:
龍門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補強產業鏈關鍵環節
搭平臺聚力打造產業集群 促創新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涉及領域廣、主體多、鏈條長、標準高,其中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是重中之重。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驅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圍繞奮力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幸福示范縣目標,龍門縣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著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引進創新型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做優做強制造業,補強產業鏈關鍵環節,增強產業鏈韌性,強化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龍門縣城發展日新月異。
日前,“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發展科創行”走進龍門縣。目前,龍門縣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7家,專精特新企業16家,科技中小型企業38家,建立了多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新型研發機構,博士、院士工作站以及科技企業孵化載體等創新要素日益齊全。
接下來,龍門縣將繼續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大力承接產業、技術轉移,服務“雙區”和三個平臺建設,為龍門縣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龍門工業園廠房錯落有致。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吸納優質創新資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駕車沿武深高速龍門出口駛出,左轉進入省道244線后,一個個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躍入眼簾,這里正是龍門工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區內,塔吊林立、機器轟鳴,一個個工業、生活配套建設項目正拔地而起;園區外,一箱箱打包好的優質產品通過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遠銷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地。
近年來,龍門縣積極落實我市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建設“3+7”產業園區的部署,堅持以工業園區為壯大縣域經濟的主戰場,大力建設龍門工業園。今年,龍門工業園力爭規上工業總產值和招商選資協議投資總額“雙過百”,全力以赴創建成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到2035年計劃全面建成“千億級園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要牢牢把握創新第一動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推動科技創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近年來,龍門縣著力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醫藥與生命健康、新型儲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牢固樹立科技招商理念,主動吸納深圳、廣州等地優質創新資源,鼓勵企業創新發展,引進培育廣東尼特包裝制品有限公司、惠州市深同躍實業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企業進駐龍門。
廣東鑫潤佳新材料有限公司的PET離型膜研發生產項目于2022年4月簽約落戶龍門工業園。項目主要建設17條高速精密自動化涂布生產線及其配套工程,生產產品有非硅離型膜、超輕離型膜、防靜電離型膜等,達產后預計年產值2.5億元,年稅收約1200萬元。
“最初談落戶意向時,我們的投資額并不大,但在溝通過程中,縣相關部門明確告訴我們這是惠州市‘2+1’現代產業體系中石化能源新材料的下游產業項目,是主導產業,將快速推動項目落地,給了我們放手干的信心。”鑫潤佳董事長王以雷介紹,將這一信息傳遞給身邊的PET新材料企業家后,龍門的工作作風和效率在行業圈內引起了很大反響,不少企業慕名而來。
截至目前,鑫潤佳成功帶動了永達輝、鑫諾誠、高而高、開源、恒茂、富田等一批PET新材料項目落戶龍門,項目總投資約19億元。當前,90%的項目都已動工建設。在企業助力下,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前沿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醫藥與生命健康、新型儲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門正積極謀劃補強產業鏈關鍵環節,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打造新興產業集群。
龍門縣廣東省農業科技園基礎設施完善。
完善企業孵化育成體系
推動園區經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企業投產后如何幫助它們做大做強,成長為行業內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更為重要。”龍門工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全縣工業發展的主要陣地,龍門工業園除了在企業落戶、建設期間提供服務,還要進一步學習研究企業背后的“朋友圈”,通過“以商引商”的方式,大力引進上下游企業,通過“補鏈、強鏈、延鏈”實現產業集聚發展,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要素保障。下一步,龍門工業園將加大“走出去”力度,搶抓大灣區核心城市產業外溢機遇,圍繞上市公司、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等高成長型企業以及裝配式建筑產業,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
龍門工業園的招商舉措,是近年來龍門縣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進一步吸引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進駐龍門縣,在根據招商選資三年行動計劃細化招商選資任務中,龍門縣配套招商選資獎懲考核辦法,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積極引進更多龍頭產業企業,不斷營造優良技改投資環境,為企業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立項、環評、安評、用地等審批環節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加大項目指導、服務等工作力度,營造最佳的投資建設環境,引導龍門縣企業家通過不斷實施技術改造,增強企業發展后勁,提升工業的整體競爭實力。
當前,龍門縣還注重加大對制造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引進國內外先進生產線(設備)和科研技術成果,提高企業科技水平。持續完善孵化培育功能,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引進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發揮積極作用。
2020年,龍門縣依托園區產業、科技要素等高度聚集優勢,著力完善企業孵化育成體系。經過多部門合力建設,在龍門工業園建成龍門縣科技企業孵化器,并于2022年被認定為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目前,龍門工業園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已建成2幢4層建筑面積22957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及1幢13層建筑面積為12969平方米的“雙創”大廈,為落戶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孵化平臺。
“在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管委會和縣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支持下,我們已經組建起工程技術部、模具部、裝配部、品質部等專業團隊,為公司的生產運營保駕護航。”廣東尼特包裝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梅元紅表示,作為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日化泡沫泵企業,將以科研為龍頭、以創新為手段,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力爭成為全球泡沫泵行業的領跑者。
據統計,龍門工業園現有高新技術企業33家,占全縣高新技術企業比重達89%,有8家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企業專利授權數達392項。接下來,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管委會及縣相關部門將積極推動電子信息、新材料、醫藥與生命健康等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推動園區經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云鵬雙豐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在操作稻米加工機器。
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構建現代農業創新驅動發展高地
在位于龍門工業園的廣東賽康制藥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康制藥”)的博士工作站里,賽康制藥首席科學家謝桂陽正與團隊科研人員守在精密設備前,著力研究新藥生產過程中的工作細節。
據了解,在2022年,賽康制藥成功獲批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成為龍門縣首個成功申報博士工作站的公司。該工作站的成立,將成為該企業吸引高層次人才的重要載體,有利于新產品研發和新技術突破,推進企業科研工作更上一個臺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賽康制藥總經理羅向東表示,接下來,賽康制藥將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擔當新使命的首要任務,更加注重人才吸納,以科技促進新產品研發,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方面,近年來,龍門縣大力支持企業以多種模式建立科技研發機構,截至目前,龍門縣共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成立市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共成功打造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6個(龍華年桔專業鎮、龍田旅游專業鎮、龍潭竹木加工專業鎮、平陵建材專業鎮、永漢養生旅游專業鎮、麻榨楊桃專業鎮)。龍門縣2021年獲批建設的廣東省農業科技園,目前已投入運營。
據介紹,龍門縣廣東省農業科技園總投資7400萬元,主要分為核心區、示范區和輻射區。科技園以“科技興園、產業強園、生態立園”為中心,主要具有龍門大米產業前端技術研發、中端產品加工、后端銷售服務和休閑旅游等功能,按照種植、研發、加工、物流、銷售、產業融合等全產業鏈布局,帶動全縣及周邊地區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從而提高農業的運行質量和效益。
記者從龍門縣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了解到,該科技園集聚創新資源,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著力拓展農村創新創業、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轉化推廣和高素質農民培訓四大功能,通過創新完善園區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之間的技術擴散和聯動機制,增強園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輻射帶動能力,提高農業生產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把園區建設成為現代農業創新驅動發展高地,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當前,科技園引進的智能化生產線已投入使用。科技園聚集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社,建有‘星創天地’等農業科技基地,還與華南農業大學共建了研究中心、檢測室。”科技園建設實施主體、龍門縣云鵬雙豐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俊鵬介紹,龍門縣廣東省農業科技園基礎設施完善,已經建有辦公大樓、科研中心、培訓中心、智能化加工倉儲中心等,建設工作正在有序開展。項目全面實施后,將有效提高龍門縣農業科技水平,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生態環境良性發展和農民增產增收,推動龍門縣經濟社會發展。
廣東尼特包裝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企業特寫
用飄香大米奏響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走進位于龍門縣廣東省農業科技園的龍門縣云鵬雙豐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豐魚”),寬敞的車間內,嶄新的稻米加工機器正在運行,工作人員僅需坐在電腦前查看各項數據,系統便可智能化地完成一系列大米加工工序。一粒粒稻谷經過全自動加工流水線,變身為一袋袋精美的大米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雙豐魚是一家集糧食生產、加工、銷售、科研創新、生產示范、農旅融合于一體的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2018年被選為“龍門縣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牽頭實施主體,占地84畝,負責產業園項目的牽頭實施工作。產業園將龍門大米作為優勢主導產業,進一步推動龍門縣現代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發展,打響區域特色產業品牌知名度。2019年“隆平農場”正式落戶龍門,雙豐魚與隆平團隊合作推廣、種植、加工“袁隆平大米”。
雙豐魚現已投入1.02億元入駐投產,企業擁有現代化大米加工生產線,從稻谷變成大米的整個流程,由全自動PLC控制系統操作完成。日加工量可達200噸,稻谷日烘干量達160噸,年產量5萬噸。
當前,該公司配備5000立方米冷庫,正在籌備大米存儲量可達2.5萬噸的原糧倉庫。搭建有華南農業大學龍門絲苗米研究院、大米檢測中心、智能信息化中心、現代農業高科研學基地等高科創新平臺,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達100%,基本建成絲苗米全產業鏈,自有品牌“雙豐魚”系列絲苗米為地理標志產品,深受珠三角客戶喜愛。
“根據公司發展方向,我們將繼續打造標準化的種植基地,拓寬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穩定的糧源供應,繼續加大科研與設備投入,提高生產效率,穩定產品質量,持續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拓寬銷售渠道,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高質量發展。”雙豐魚負責人劉俊鵬介紹,接下來,雙豐魚將繼續堅持全產業鏈布局思路,總體形成“一心四區一帶”的空間功能布局框架,重點打造成集聚加工、科研創新、生產示范、休閑旅游研學等綜合功能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奏響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