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龍門縣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提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今年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增長8%
1月24日上午,龍門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召開。龍門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宇浩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
實體經濟為本、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綠美龍門、增進民生福祉以及構建和諧穩定新安全格局,是報告聚焦2024年重點工作的核心內容,也是今年龍門要抓好六方面工作的關鍵詞,更是龍門縣政府堅定信心、勇毅前行,奮力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幸福示范縣的主要載體。
龍門奮力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幸福示范縣。這是龍門縣城(航拍)。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以實體經濟為本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3年,龍門縣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全縣111宗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3.43億元,新引進項目53宗;接待游客增長58.4%,旅游收入增長5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18億元;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企業滿意度達97%……今年,龍門縣將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鞏固“產業集聚”良好態勢,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報告提出,今年龍門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縣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500人以上;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完成市下達年度任務;環境空氣質量穩居全市前列;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報告提出,今年要大抓工業強縣,發揮惠州市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龍門片區帶動作用,積極主動承接珠三角優質產業轉移,著力培育壯大醫藥與生命健康、新一代電子信息、PET新材料、新型儲能等產業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發展現代農業,堅持產業興農,重點發展米、果、雞、蜜、茶、蔬等優勢農產品,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大力推動食品深加工產業發展,促進農業與制造業、文旅、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在文旅消費方面,報告提出,做旺全域旅游,加快推動《增江沿江文旅體經濟帶發展總體規劃》落地實施,編制《環南昆山生態康養旅游度假區資源整合與發展規劃》;謀劃打造縣城溫泉文創園、溫泉體驗區,舉辦2024龍門半程馬拉松、“龍年登龍門”系列活動,培育文娛旅游、體育賽事等消費新增長點。擴投資促消費,大力推動96宗年度投資75.93億元重點項目與133宗年度投資27.15億元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實施招商選資“一把手”工程,引進項目55宗、總投資150億元以上;辦好“年貨節”“團購節”“家電下鄉”等促消費活動,推動消費提質升級。
聚焦“百千萬工程”
推動城鄉區域協調新發展
過去一年,龍門堅持把“百千萬工程”作為“頭號工程”,統籌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一年以來,龍門縣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城鎮品質不斷提升,鄉村建設持續發力。今年,龍門將不斷增強內生動力,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推動城鄉區域協調新發展。
為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統籌城鄉發展,龍門縣把完成G355線龍門油田至永漢段改建工程、動工建設S380線龍門麻榨至龍門沙逕段改建工程等路網建設內容寫入縣政府工作報告。一同寫入報告的還有實施《龍門縣縣城高質量發展行動規劃》,完成縣城供地熱水工程建設,推進龍門古城、老舊街區及塔山公園改造,打造一批街心公園、口袋公園等。
報告提出,要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通過加快補齊鄉鎮基礎設施短板,強化提升鄉鎮管理服務能力,切實把鄉鎮建成鄉村治理中心、農村服務中心和鄉村經濟中心。與此同時,建強一批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持續做強永漢鎮美麗圩鎮省級典型鎮,新培育龍江鎮、龍華鎮建設成為美麗圩鎮省級典型鎮,在鎮域差異化發展中尋求新突破。持續推進7個“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建設,新培育8個“百千萬工程”典型村,投入2.66億元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100%。
突出綠美龍門引領
加速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藍天、碧水、凈土……構成了一幅藍綠交織的生態龍門美麗景象。生態質量持續領跑,離不開龍門縣對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努力付出。今年,龍門將在優化生態環境質量上再下功夫,突出綠美龍門引領,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加速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推進綠美龍門生態建設。深入實施綠美龍門生態建設“六大行動”,打造永漢鎮、藍田瑤族鄉2個綠美龍門示范鄉鎮,打造平陵街道山下村省級森林鄉村。完成林分優化提升3.19萬畝,森林撫育3.73萬畝,鞏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屏障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和分塔山省級森林公園生態建設示范點建設成果,著力提升城鄉綠化水平。
厚植綠色發展底色。大力發展新型儲能、天然氣、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項目,加強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工程全流程監管,推動綠色建材產業發展。推動60萬畝國家儲備林收儲工作。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化機動車排氣、工地揚塵等污染源治理,加強工業園區污染集中治理和循環化改造。推進日處理能力50噸餐廚垃圾終端處理和建筑垃圾消納場項目建設,嚴厲打擊非法傾倒、填埋固體廢棄物等違法行為,健全固體廢棄物處理體系。縱深推進河湖長制,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應急備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讓龍門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增進民生福祉
增加公共服務供給
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民生福利。過去一年,龍門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龍門縣將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醫療保障是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今年,要加快健康龍門建設的步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取得實效。加大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與省市三甲醫院共建臨床科室21個以上,縣域住院率達到80%。建成縣中醫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加快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改進和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質量,12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家基本標準。完成永漢人民醫院整體搬遷。
教育也是大民生。今年,龍門提出要完成縣職業技術學校擴容提質、龍門中學升級改造等5宗項目建設。創建廣東省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實驗區、廣東省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實驗區。辦好特殊教育和職業教育,優化縣職業技術學校專業布局和結構。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力爭高考省特殊控制線上線70人,本科上線883人,中考總分平均分與市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盧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