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上半年龍門農業生產穩定增長,工業經濟發展良好
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6%
近日,龍門經濟“半年報”出爐。今年以來,龍門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工作總基調,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根據惠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5年上半年,龍門地區生產總值97.6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64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28.37億元,增長11%;第三產業增加值51.6億元,增長5%。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增5.2%
過去一年,龍門加力提速推動“百千萬工程”,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加快推進,城鄉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進入2025年,龍門提出要加大城鄉區域統籌力度,促進發展空間集約利用、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共同富裕。
當前,龍門不斷提高縣域承載能力,打造獨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縣城。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鄉鎮是縣域的基本單元,也是“百千萬工程”承上啟下的重要節點。為進一步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記者從近期龍門縣印發的全面推進“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了解到,龍門要推動永漢鎮中心鎮按小城市標準規劃打造縣域副中心、引領區樞紐門戶、世界級旅游度假小鎮,實現由城鎮形態向城市形態轉變,增強對周邊的輻射帶動力和縣域發展的支撐力。與此同時,龍門要推動龍江鎮、龍田鎮打造農業類專業鎮,形成一批主導產業突出、技術創新活躍、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發展樣板;推動龍華鎮、藍田瑤族鄉、南昆山生態旅游區打造文化旅游類特色鎮,地派鎮打造山水風光類特色鎮,麻榨鎮、龍潭鎮打造綠色低碳類特色鎮,實現差異化、品質化、特色化發展。
在鄉村建設方面,龍門縣今年持續培育省級典型村,部署推進9個擬培育村及7個重點提升村建設,并圍繞和美鄉村建設、主導產業發展、村集體和農民增收、探索鄉村運營新模式等方面打造典型村片區,全縣建成2條“美麗鄉村走廊”,一系列舉措為龍門縣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產業為脈,振興為魂。從農業類專業鎮的科技賦能,到文旅特色鎮的業態創新,再到鄉村運營模式的探索突破,龍門正以“強縣促鎮帶村”的鏗鏘步伐,讓“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愿景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最終化作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的亮眼答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30.18億元,同比增長5.2%。重要農產品供應充足,其中蔬菜及食用菌產量同比增長4.4%;園林水果產量同比增長7.2%;茶葉產量同比增長6.6%;觀賞苗木同比增長34.2%;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8.7%。豬肉禽肉有所下降,其中豬肉產量同比下降6.1%;禽肉產量同比下降6.7%。
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
今年上半年,龍門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55.93億元,同比增長8.8%;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2.46億元,同比增長13.2%。分門類看,規上采礦業總產值完成5.36億元,同比增長27.7%;規上制造業總產值完成42.83億元,同比增長8.3%;規上電力、熱力、燃氣和水的生產及供應業總產值完成7.74億元,同比增長1.1%。
龍門工業園一功能膜生產企業內,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忙生產。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2025年,龍門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惠州龍門產業園區加速建成“千億級園區”。同時,致力打造功能膜新材料、綠色新型建材、醫藥健康和食品、新一代電子信息、新型儲能、智能制造共6個百億產業集群。
當前,龍門正全力推動功能膜新材料產業落地開花、串珠成鏈、集群成勢。華南高性能膠膜創新應用中心和龍門科技創新中心先后設立,縣內共引進功能膜上下游產業項目48宗,總投資近90億元。其他重點產業項目建設也如火如荼推進。
通過千方百計擴投資、增后勁,龍門投資質效持續提升,招商勢頭迅猛。今年1至6月,龍門縣固定資產投資(含房地產)同比增長16.7%。分投資領域看,基礎設施同比增長65.6%,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2%,工業技改同比增長125.7%。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40.4%,商品房銷售面積完成4.8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1.1%。
根據方案,龍門接下來將全力推進產業轉移項目中的7宗項目盡快開工建設,28宗在建項目盡早達產、早上規,力爭主平臺承接產業轉移項目15宗以上,主平臺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億元。完成工業投資40億元以上,承接產業轉移項目累計55宗以上,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圍繞功能膜新材料產業強鏈延鏈補鏈,累計引進企業50家,總投資額超80億元,加快打造“灣區龍門·華南膜城”。同時,創新拓展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應用場景,謀劃建設低空經濟產業片區,推進無人機跑道、起降場等建設。在推動園區主平臺提質升級方面,龍門還計劃投入6.04億元,實施項目18宗,進一步完善主平臺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助力落戶企業轉型升級。
最美旅游公路讓流量變“留量”
近年來,通過加快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龍門不斷提高縣域承載能力,打造獨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縣城。在強化縣城聚人聚產聚商方面,龍門正計劃通過“一街一方案”完成縣城古城街區改造,塑造獨具特色“夜經濟”;穩妥引溫泉水進縣城,建設溫泉文創園、溫泉體驗區以及匯都魔幻溫泉商圈,打造溫泉休閑文旅綜合體,煥新老城新商貿活力。
今年以來,龍門縣在引領區加快建設的拉動下,經濟實現快速發展。根據將引領區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生態花園、世界級森林溫泉康養目的地、嶺南特色縣鎮村現代化建設樣板、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地”總體目標,龍門今年加快建設最美旅游公路系統,完成建設最美旅游公路(龍門段)156公里。最美旅游公路正逐步被打造成為集人文歷史、商業消費、社區休閑、文旅生活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文旅產業陣地。
路通百業興,城活萬民富。這條串聯起南昆山云海與羅浮山秀色的最美旅游公路,既是城鄉要素流動的“黃金通道”,更是文旅消費升級的“動脈血管”。這方熱土上,每公里公路都在書寫“流量變留量”的故事,每處業態都在詮釋“宜居即宜業”的真諦,最終匯聚成消費市場穩中有進的生動注腳。
數據顯示,市場消費方面,今年1至6月,龍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1.09億元,同比增長0.2%。分行業看,限額以上批發業銷售額完成9.58億元,同比下降1.1%;限額以上零售業銷售額完成5.73億元,同比下降2.6%;限額以上住宿業營業額完成2.92億元,同比增長2.4%;限額以上餐飲業營業額完成0.5億元,同比增長2.7%。
在財政金融方面,上半年,龍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57億元,同比增長0.1%。6月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64.21億元,同比增長4.3%;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49.58億元,同比增長13.4%。
從財政賬本的精細平衡到金融血脈的精準滴灌,每一分增長都化作煙火氣里藏著的民生福祉,也成為“百千萬工程”藍圖上的生動實踐。正如“門”之寓意,龍門正以新型城鎮化為鑰,打開生態與經濟共生、城市與鄉村共榮的新空間。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