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黃宇翔)近日清晨,在龍門縣龍江鎮廣尾村橋背村民小組的田野上,大片金黃的水稻在微風中翻滾,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隨著數臺水稻收割機發出轟鳴,以“良田沃土繪豐景 百千萬工程促振興”為主題的2025年龍門供銷高標準生態示范田收割觀摩會拉開序幕。田埂邊,縣供銷社、龍江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及農服體系人員、周邊農戶等50余人共同見證這份豐收喜悅。
活動現場,收割機在稻田里穿梭,鋒利的割刀將稻穗卷入,脫粒、清選一氣呵成!澳憧催@稻穗,顆粒飽滿得很!”農戶李大叔踮腳望著收割機作業,臉上笑開了花,“以前自家幾畝小田,收稻子全靠人工,累不說還慢,F在用機器收,半天就能收幾十畝!
龍門供銷高標準生態示范田項目夏稻豐收。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據現場測量,觀摩會收割稻田50余畝,產出濕谷17.43噸。“這片示范田去年8月建設,面積600畝,是整合碎片化耕地搞出來的‘大田’!笨h供銷合作聯社黨組成員譚志平介紹,龍門供銷高標準生態示范田項目由縣供銷社牽頭,聯合縣產投公司及龍江鎮政府進行土地流轉,并引入省供銷社直屬企業天禾股份農服團隊專業種植管理。種植模式以“雙季水稻+紫云英”輪作為主,主要種植本地優質絲苗米。通過科學種植、用藥、管護的疊加賦能,確保示范田的水稻長勢喜人,為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龍門供銷高標準生態示范田項目作為龍門縣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重要抓手,通過“小田并大田”的模式,將原本碎片化的耕地整合為連片高標準農田,大大提升機械化作業效率。這一舉措不僅促進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