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怒發沖冠》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兔年春節,
惠州春節檔電影票房“突飛猛進”,
《流浪地球2》《滿江紅》
兩部影片春節檔
在惠州的票房收入
均突破1000萬元,觀影人次均超20萬。
特別是《滿江紅》讓很多人再次記起了
曾經“全文背誦”的詞
和英雄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
《滿江紅》電影海報。圖源:@滿江紅 官博
不過,很多惠州人不知道的是,
岳飛與惠州有著密切聯系。
岳飛妻兒曾流放惠州二十載,
惠州也一直被學界認為是
岳飛紀念遺址地,
卻因史料甚少、遺址難覓等原因鮮為人知。
徙家嶺南
岳飛被害后,其家眷被拘管在惠州
岳飛,字鵬舉,南宋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紹興九年,他揮師北伐,大敗金軍,逼近北宋故都開封,后被誣陷入獄。岳飛于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云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于杭州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冤獄讓正直之士義憤難平,而岳飛眷屬的下落則是歷代研究岳飛的學者繞不開的話題。
根據岳飛之孫岳珂《鄂王行實編年》記載:“遷先臣(指岳飛)家族于嶺南,與張憲并籍沒資產。”南宋人李心傳所著的《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有一篇《岳少保誣證斷案》,該文稱:“岳飛、張憲家屬送廣南、福建路州軍拘管,月具存亡見聞。”除此之外,修于元代的《宋史》也明確指出岳飛眷屬“徙家嶺南”,岳氏一門被流放到嶺南是不爭的事實。
“徙家嶺南”的岳氏一門共有多少人,且廣南、嶺南都是泛稱,具體地點又是哪里?不免讓人疑竇叢生。
翻閱南宋洪邁《夷堅志》,能發現岳氏一門流放嶺南惠州的記載。洪邁《夷堅志》一篇《岳侍郎換骨》開頭云,“紹興十一年歲除之夕,岳少保以非命亡。其子商卿霖并弟震同妻女皆拘管惠州郡,拘置兵馬都監廳之后僧寺墻角土室內。”指明岳飛三子岳霖(號商卿)和四子岳震,及其妻女被羈管在惠州。這是最直接證明岳氏一門流放惠州的記載,此記載被學界認為確鑿可信。
惠州市嶺東文史研究所副所長何志成認為,洪邁是紹興十五年進士,與岳霖是同代人,且有朋友在惠州做官,所記《岳侍郎換骨》之事,除岳霖換骨那段神異鬼怪外,基本史實應該不會出錯。特別是岳霖之子岳珂,曾通讀《夷堅志》一書,對其中所記之事多有補證,但不見其對《岳侍郎換骨》提出過異議。
根據岳珂所編撰的《金佗粹編》一書中的若干官方文件,有學者推算出紹興十二年時岳家一門流放到惠州的有:岳飛妻李氏,子岳雷、岳霖、岳震、岳靄,女岳安娘及岳云、岳雷的妻子兒女共13人(也有一說是7人)。在惠州拘管20年期間,岳雷長子岳經出生于惠州,岳安娘也在流放期間出嫁。
至于他們在惠期間的生活如何,《岳侍郎換骨》描述:“兄弟對榻,僅足容身,飲食出入,唯都監是聽。”居住環境狹窄惡劣,且絲毫沒有人身自由,岳氏一門在惠州的生活狀況之差可想而知。
遷回錢塘
未在惠州留下后裔
岳氏一門在惠州生活了20年,卻沒有在惠州留下后裔,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朝皇帝完顏亮對南宋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南宋疲于應付,于是有大臣提議雪岳飛之冤,“以謝三軍之士,以激忠義之氣”。宋高宗趙構采納建議,先是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賜岳飛家屬自由。為了早日到達京城臨安(今浙江杭州)拜謝朝廷恩典,岳雷奉母先行。翌年,岳飛冤案終于得以昭雪,岳云之妻鞏氏才帶領其余岳氏后人遷回錢塘。至此,岳氏一門結束了長達20年的流放拘管。
洪邁《夷堅志·岳侍郎換骨》一文也提及“秦檜死,朝廷伸岳公之冤,且詔存訪其家,還諸子與差遣。”岳霖開始未拜命,赦還后岳霖在上《賜謚謝表》中提到惠州的生活,有不堪回首之意:“形骸溝壑,痛固無窮;妻子蠻夷,鬼亦不食;興言及此,流涕漣如。”岳霖來到惠州的時候年僅12歲,他所說的“妻子蠻夷”,證實了他在惠州娶妻生子,生活窘迫,與“蠻夷”無異。
《夷堅志·岳侍郎換骨》進一步記述,岳霖于“淳熙間,持湖北漕節。鄱陽胡璟德藻監分司糧料院,與之談此。青袍傳旨時以大官職稱之,不欲自言。后擢工部侍郎、廣東經略而卒。”均沒有提在惠州留下后裔。
對這些歷史細節,惠州歷代的地方志中無絲毫記載。2011年8月,岳飛后裔、岳飛思想研究會會長助理岳喜高從北京來惠州尋訪岳飛后裔,結果一無所獲,岳喜高在來惠州之前已查知惠州的岳姓人士只有68位,“都是外來人口,不是在惠州土生土長的,說明岳氏一門在惠州沒有留下后裔。”
滄海桑田
“拘管”之地和住所難以尋覓
近千年的滄海桑田,惠州宋代遺跡已不多,當年岳氏一門被“拘管”的地方和住所也難以尋覓。
據東江歷史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嚴藝超介紹,岳氏一門當年“拘置兵馬都監廳之后僧寺墻角土室內”,拘管地址其實不是兵馬都監廳,而是兵馬都監廳后面的“僧寺”。南宋時期,惠州城知名的寺廟大部分在城外,比如永福寺、棲禪寺、嘉祐寺等,這基本上可以判定兵馬都監廳大概率不在城內。這也增加了尋找岳氏一門“拘管”地址的難度。不過據明嘉靖二十一年《惠州府志》記載,惠州城內尚有一座鮮為人知的光孝寺:“在府治南,洪武中歸并永福寺,以其地為衛倉,今為受納倉。”受納倉“舊在府署儀門前,后徙銀峰之巔”。倘若岳氏一門當年是拘置在光孝寺,那么中山公園大門前的一帶就是這個被歷史湮沒的岳氏一門拘管地。
有專家推測,岳氏一門在惠州的拘管之地極有可能是在中山公園大門附近。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攝(資料圖片)
“油炸鬼”的由來
據坊間傳說,岳霖一家結束拘管改為安置后,有一年春節,惠州城家家戶戶開油鍋炸糖環角仔,岳霖母親李娃也入鄉隨俗,開起油鍋來。但由于李娃是北人,不會像惠人一樣制作糖環角仔,遂粗制了二個小面人,寓意秦檜夫婦,將其捏在一起投入油鍋中炸。成品出來,其媳婦食后贊不絕口,遂問這油炸品什么名稱。李娃恨恨說:“油炸檜!”寓意是秦檜夫婦。由于“檜”字與“鬼”字惠州話讀音近似,這個惠州媳婦聽到后說:“啊,油炸鬼!好食,好食!”就這樣,由岳飛妻子李娃在惠州首創“油炸鬼”傳開了。后來岳霖在廣州做官,“油炸鬼”遂傳入廣州;岳霖在廣州病逝后,其子岳珂扶父親靈樞離開廣州,經大庾嶺回到北方,惠州小食“油炸鬼”又傳入北方一些地方。
【文字來源:《岳飛妻兒拘管惠州的故事》何志成(《東江時報》2018年4月22日A7版))】
盡管當年的歷史細節
很多已淹沒在時光里,
但這段滄桑的歷史
值得被挖掘、被惠州人銘記。
采寫: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