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新一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及綠色礦業發展行動方案發布,將統籌礦產資源開發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助力打造溫泉旅游度假勝地和知名礦泉水生產基地
今年底在采礦山100%達到綠色礦山標準,到2025年預計全市礦業總產值達到60億元……日前,《惠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和《惠州市綠色礦業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發布實施。根據規劃方案,惠州將科學調控開采總量,實現資源有序開發,在規劃期內,全市劃定開采規劃區99個,礦山總數不超過85個,建筑碎石類礦山開采總量為3000萬立方米/年以上,機制砂開采總量為975萬立方米/年以上。
惠東嘉華材料有限公司石礦場。
礦產資源稟賦
全市發現礦產43種,已開發利用23種
截至2020年,我市已發現礦產43種,發現礦產地285處,其中已開發利用的礦種為23種。細分到各個類型礦產,其中鈮、鉭是惠州市優勢礦產,主要分布在博羅縣、龍門縣,中等規模以上的礦產地6處,其中大型3處。
同時,我市地熱資源、礦泉水資源賦存比較豐富。目前已發現地熱田26個,主要分布在龍門縣和惠東縣;礦泉水礦產地已發現17處,探明資源儲量的有10處,分布于惠陽、惠東、博羅及龍門等縣(區)。
如何運用好這些礦產資源,服務我市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統籌開發保護,節約集約促進高效利用。”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全市自然資源系統將聚焦構建惠州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以優勢礦產為重點,圍繞區域產業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我市地熱、礦泉水及建筑用石料等資源優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保障建筑用石料資源有效供給,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在“十三五”末的2020年底,全市開發利用的礦產有23種,登記有效采礦許可證總數53個,2020年全年礦業總產值34.28億元。
根據《總體規劃》提到的2025年規劃目標,我市將建設一批現代化綠色大型建筑用石料礦山,培育裝配式企業,形成綠色建筑一體化產業鏈,促進下游建筑業經濟發展;打造溫泉旅游度假勝地及高質量知名礦泉水生產基地,大力促進品牌經營,提高礦業及其延伸產業總產值。到2025年,預計全市礦業總產值達到60億元。
惠東縣梁化鎮雞龍山石灰巖石場。
科學規劃開發
規劃期內全市礦山總數不超過85個
科學規劃、有序開發是實現礦產資源高效利用、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動能的前提。對此,《總體規劃》對全市范圍內的可開采的礦產資源進行了相應規劃布局,劃分為國家規劃礦區、戰略性礦產資源保護區、重點勘查區、重點開采區、集中開采區。
《總體規劃》明確,規劃期內,我市將劃定開采規劃區99個,面積92.45平方千米;劃定建筑用石料開采規劃備選區22個,面積14.4平方千米。重點推動鐵、地熱、礦泉水、螢石、建筑用石料、飾面板材、水泥用灰巖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
“嚴格控制采礦權指標,發揮宏觀調控作用,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將對礦產資源實行有計劃開采,規劃期內全市礦山總數不超過85個,合理調控采礦權投放時序和數量。
龍門龍華高沙片區龍泉天下地熱礦區。
綠色礦山建設
今年底在采礦山100%達到綠色礦山標準
在充分保護生態環境基礎上發展綠色礦業,提高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水平,提高綠色開發利用水平與能力是實現礦業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市正進一步開展基礎地質礦產調查和優勢礦產資源勘查,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以及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和開發整合。同時,推動礦業管理改革創新,強化規劃引領,加強和規范礦業權審批審查,開展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礦山生態修復與監管。提高礦產資源保護與開發綜合管理水平。
《行動方案》明確,到2023年底,全市持證在采礦山100%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到2025年底,全面實施綠色勘查開采,形成勘查開發布局合理、礦地和諧發展、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恢復治理和保護發展的綠色礦業發展新格局,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建筑石料資源保障。
為了推進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我市還將通過“淘汰一批、整合一批、修復一批、新建一批”的方式,加快小型礦山整治和礦產資源開發整合。
惠州市平海海濱溫泉旅游度假區。
地熱資源利用
重點推進6個地熱及4個礦泉水礦山開發
惠州地熱資源和礦泉水資源比較豐富,但資源并非取之不竭。
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惠州將對地熱、礦泉水礦山進行全方位的水質、地下水位、水溫動態監測,啟動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動態信息智慧管理平臺,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將我市打造成溫泉旅游度假勝地及高質量知名礦泉水生產基地,大力促進品牌經營,提高礦業及其延伸產業總產值。
為此,《總體規劃》提出,要發揮資源優勢,適度開發利用地熱、礦泉水。以惠城區黃沙洞地熱田、惠東縣安墩地熱田、龍門縣南昆山地熱田、羅浮山礦泉水為重點,推進6個地熱及4個礦泉水礦山的掛牌(延續)工作,引導地熱、礦泉水資源整合開發利用,提高產業集中度。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圖片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