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23惠州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系列活動舉行
圓夢空間里聞茶香
惠州日報訊 (記者龔妍 譚琳 通訊員袁學歡)6月10日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月10日上午,由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惠州市文化館、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協辦的2023惠州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系列活動在市文化館圓夢藝術空間拉開帷幕。
惠州鄧氏神農涼茶、柏塘山茶、橫坑茶、火燒窯客家茶、南昆山毛茶、碧鄉源客家山茶……在市文化館圓夢藝術空間,記者看到“惠州茶”紛紛亮相,傳統制茶技藝展示(龍門毛尖茶、惠東橫坑茶、惠東火燒窯茶、博羅柏塘山茶等)、茶藝師展演、惠州茶史介紹、茶具展示、古琴展演、茶果涼果茶歇展示、免費品茗等吸引了不少市民。他們看茶形、聞茶香、聽茶史、觀茶湯、品茶香,不亦樂乎。
工作人員展示宋代點茶。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譚琳 通訊員袁學歡 攝
“惠州是嶺南較早產茶的地區之一,在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惠州茶文化開始萌芽,并逐漸衍生出獨樹一幟、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茶俗。”市非遺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本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及慶祝2022年11月29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并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非遺系列活動主要包括:“茶和天下 共享非遺”惠州茶文化展示、非遺進校園——惠州學院舞麒麟、非遺普法小課堂(線上有獎問答)三大部分。
工作人員在展示制茶技藝。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譚琳 通訊員袁學歡 攝
接下來,我市還將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將定期安排舞麒麟傳承人走進惠州學院授課,并以惠州學院體育學院學生為基礎,打造一支高校舞麒麟表演隊。此外,我市還將通過線上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有獎知識競答活動,參與的市民將有機會獲得非遺禮品。
惠州非遺茶系列相關鏈接
◆惠州鄧氏神農涼茶制作技藝:
惠州鄧氏神農涼茶制作技藝是在研究惠州氣候、水土特性的基礎上,以中醫養生理論為指導,以中草藥為基礎,研制出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濕等功效茶飲的制作技藝。據《鄧氏族譜》記載,該制作技藝由宋朝人鄧志齋所創,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2015年2月,惠州鄧氏神農涼茶制作技藝列入惠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柏塘山茶制作技藝:
柏塘鎮是博羅縣優質的山茶種植鄉鎮,已有一千多年種植山茶的歷史。柏塘山茶要經過采茶、攤青、殺青、揉捻、炒青等5道工序,火候、溫度、時間、力度決定最終的成品茶的茶香。2022年4月,柏塘山茶制作技藝列入博羅縣第十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橫坑茶手工制作技藝:
橫坑茶,又稱新庵橫坑茶,屬綠茶系,產于惠州市蓮花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橫坑茶茶色清澈,味道獨特,甘而不苦,濃而不澀。2021年7月,橫坑茶手工制作技藝列入惠東縣第九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火燒窯客家茶制作技藝:
火燒窯客家茶色澤灰綠,湯色黃綠明亮,滋味純爽。火燒窯客家炒茶技藝對火候、時間控制嚴格,制好的茶葉必須像“紙炮引”,也就是如鞭炮的引線一樣,旋緊修長,茶香四溢。通過當天采摘的茶鮮葉,制作流程順序按曬青、晾青、殺青、揉捻、散茶、初炒、酵茶、挑茶、升火、冷茶、背茶、篩茶、密封、包裝等極其繁雜的工藝。2023年6月,火燒窯客家茶制作技藝列入惠東縣第十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南昆山毛茶制作技藝:
南昆山奇秀的山水風光,優良的生態環境,孕育了一種具有藥用和飲用價值的南昆山珍貴特產——南昆山毛茶,當地人稱之為“百歲茶”。南昆山毛茶在系統分類上屬于山茶科山茶屬茶亞屬茶組茶系。經去澀、炒干、搓揉,制成茶品,沖泡品茗,甘涼微甜。2020年8月,南昆山毛茶制作技藝列入龍門縣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