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立拓30萬噸/年聚烯烴新材料項目有限空間應急救援演練舉行,“實戰”檢驗四化建公司應急處置能力
實景模擬應急救援 筑牢安全生產“生命線”
有限空間作業如何保障安全?在密閉空間遇到緊急情況如何自救互救?今年6月是第22個全國“安全生產月”,28日上午,惠東縣房屋市政工程2023年“安全生產月”活動暨惠州立拓30萬噸/年聚烯烴新材料項目有限空間應急救援演練,在惠州立拓30萬噸/年聚烯烴新材料項目工地舉行。這場應急救援演練以實景模擬+現場培訓的方式生動呈現。
本次活動由惠東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惠東縣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辦,中國化學工程第四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化建公司”)承辦,惠州立拓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山東省正大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共同協辦。活動通過惠州日報社官方客戶端惠州頭條APP進行圖文直播,觀看人次超30萬,在全市引起熱烈反響。
演練現場。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沉浸式”模擬應急救援全過程
“報告,裝卸車井下行新測氧含量15.2%,嚴重缺氧,作業人員估計已經昏迷,請求指示。”“裝卸車井下作業1人缺氧昏迷被困,立即啟動有限空間應急救援預案。”空間很小,危險很大,本次應急救援演練,模擬了某建筑工地在建工程發生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具體呈現演練事故發生后組織指揮、事故響應、事故救援、現場警戒等應急救援全過程。
第一小組強制通風。第二小組攜救援工具、佩戴呼吸器井下救援。第三小組攜帶藥箱、擔架趕赴現場,救出被困人員后立刻轉移至安全地帶進行急救。第四小組做好警戒疏導工作,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請求支援。第五小組做好人員安撫、事故調查工作……演練中,各救援小組緊密合作,相互配合,各個環節銜接有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實施救援。通過不懈努力,終于將被困人員救出。
惠州立拓30萬噸/年聚烯烴新材料項目位于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是惠州市重點建設項目。項目承建方為四化建公司,四化建公司是中國化學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依托專業實力,打造了一個個精品工程,多個項目獲得“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金獎”等施工獎項,被業界譽為“化建湘軍”。該公司副總經理陳岳剛表示,項目于去年5月正式開工以來,四化建公司及項目全體人員秉承和發揚不畏艱難、敢打硬仗的“化建湘軍”精神,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為上,打造質量安全標準化工地和綠色化、智慧化工地。
“實戰”檢驗應急救援預案的規范性實用性
本次應急救援演練雖然在雨天進行,但觀摩人員熱情絲毫沒有消減,活動順利舉行且達到預期效果。陳岳剛表示,本次演練提升了救援隊伍指揮能力和實戰水平。四化建公司將通過這次活動查漏補缺,進一步提升建筑安裝施工安全生產和質量管理標準化水平,提升應急管理水平。
演練結束后,專家黃建宏進行了點評。他表示,演練中的流程和方法合理有效,應急響應順暢、應急設備和資源使用得當,演練參與人員在演練中的職責明確,應對能力、溝通能力等方面的表現良好。同時指出,在注重某一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的同時,不要忽視了其他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要提高在其他場景下的應急響應能力,例如針對化學工程容易發生的爆炸、火災等突發事件,并且要提高認識,注重從源頭上消除隱患。
在進行有限空間作業時,未經風險辨識不作業,未經通風和檢測合格不作業,不佩戴勞動防護用品不作業,沒有監護不作業,電氣設備不符合規定不作業,未經審批不作業,未經培訓演練不作業……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紅線,為確保作業人員的安全,必須遵守嚴格的安全規范。近年來,國內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多發頻發,且經常因施救不當或盲目施救導致傷亡擴大。事后追根溯源,大部分是因為沒按照安全生產的程序去做。
本次應急演練通過全景式展現事故發生后的應急處置流程和措施,有效檢驗了有限空間應急預案和處置程序的規范性、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對提升作業人員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等應急處置水平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活動現場還播放科普宣傳視頻,結合警示教育、動畫科普等形式普及有限空間應急救援知識,讓安全生產教育入腦入心。
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向全縣推廣先進經驗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今年全國“安全生產月”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 個個會應急”。本次救援演練活動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工作方針,緊密貼合今年“安全生產月”的主題,切實加強項目有限空間作業的規范操作,強化全員安全生產意識,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據悉,當天舉辦的演練活動,是今年惠東縣住建領域“安全生產月”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惠州立拓30萬噸/年聚烯烴新材料項目還被選為惠東縣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間應急救援演練觀摩工地。惠東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引進的都是優質企業,一直以來,相關部門積極引導企業鞏固提升安全管理基礎,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將惠州立拓30萬噸/年聚烯烴新材料項目作為今年“安全生產月”活動的一個會場,目的就是要通過演練培訓的形式,加強產業園的安全生產工作,并把有關先進經驗向全縣推廣。
“我代表公司前來觀摩學習,提高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防范意識無論是對我們個人、公司還是行業來說都很重要。”觀摩演練的某企業相關負責人陳先生說。
惠州日報記者李春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