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一期工程轉運平臺成功從1號機組核島整體轉運至2號機組核島
太平嶺核電2號機組核島主設備即將安裝
惠州日報訊 (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楊陽)6月22日,在歷經8個小時運輸后,太平嶺核電一期工程轉運平臺(BRP)成功從1號機組核島整體轉運至2號機組核島。在經過2天調整后,6月24日,轉運平臺順利實現就位,標志著項目2號機組核島主設備安裝工作即將拉開序幕。
轉運平臺整體轉運現場。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楊陽 攝
“這次我們創新采用了大型結構整體升頂平移的整體運輸方案,對比傳統方案,減少了上千顆螺栓的拆裝工作,節約主線工程工期約55天。”該項目專項負責人介紹,轉運平臺是1、2號核電機組重要的專用安裝工具設施,核島大型主設備如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穩壓器等要引入核島廠房都離不開它。按計劃,在1號機組使用完后,今年6月啟動運輸轉移到2號機組使用。
這是一個“大家伙”,長逾28米,高近20米,寬近8米,總重量約253噸,約相當于170輛小轎車的重量。雖然1號機組核島到2號機組核島的距離只有600米,但要運輸這樣的“大家伙”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傳統的方法要先將它拆裝成一個個小部件,再運輸,到2號機組后再重新組裝,費人費力,而且工期長。”該負責人表示,為了提高效率,轉運平臺安裝專項團隊深入研究國內外各行業先進建設經驗,借鑒模塊化施工的先進理念與實踐,提出了整體運輸的創新方案。經多輪專項研討、外部專家評審,深入論證整體運輸的風險點后,專項團隊制定了多項安全保障措施,最終成功實施。
該負責人表示,整體運輸方案的成功實施,解決了兩臺機組間共用一套臨時轉運平臺的痛點、難點問題,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建設在新工藝應用方面的又一項新突破,也宣告了2號機組核島主設備即將進入安裝新階段。“惠州核電安裝監督管理團隊將深入踐行‘嚴慎細實’作風,繼續全面、全過程、全方位加強現場安裝創新能力建設,推進項目高質量建設,為項目建設成‘國家優質工程、國際標桿工程、生態示范工程’提供惠核新方案。”
記者了解到,太平嶺核電項目是我國首個生態核電建設示范項目,規劃建設6臺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機組,其中,一期工程2臺機組分別于2019年、2020年開工建設。6臺機組全部建成后,項目年發電量將達到500億千瓦時,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