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尤物_国产精品原创AV在线播放_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_亚洲成色精品一区无码自拍

【惠州風物志】惠陽淡水:千年墟市的歷史變遷

  大亞灣畔的淡水,歷來是東江流域最繁華的商貿集鎮之一。

  淡水建圩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據《惠陽縣志》記載:“相傳宋末年,這里是個小墟,叫‘上墟’,后改名鍋篤墟。”地方方言里的“鍋篤”,是“鍋底”之意,嶺南有不少類似“鍋篤”的地名,大抵是根據地形而命名。據此我們可以遙想千年以前的淡水,是一處相對低洼的地方,淡水河在圩旁緩緩流淌,慢慢地孕育著這個將來在中國近現代史綻放光芒的重鎮。


清嘉慶《廣東通省水道圖》里的碧甲司地圖。 圖片 嚴藝超 翻拍

  南宋時期

  淡水鹽場產鹽達百萬市斤以上

  宋代的惠州境內確實有個叫“淡水”的地方。南宋年間的洪邁(1123-1202)在其《夷堅志》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淡水漁人”的故事:“元善輿嘗監惠州淡水鹽場,場在海濱,左近居民數百戶,皆漁人也。”洪邁筆下的“淡水鹽場”,其實位于今天惠東縣平海鎮一帶。淡水鹽場不僅歷史悠久,其產量也在整個嶺南舉足輕重。據《宋會要輯稿·食貨》記載,的淡水鹽場的產鹽已達百萬市斤以上,而最早準確記載淡水場年產量的文獻,是元大德年間的《南海志》:“淡水場,周歲散辦鹽一千七百八十四引。”和廣東其他鹽場相比,淡水場的年產量處于中上水平,且相當穩定。淡水場的豐饒鹽產,為惠州府屬縣乃至粵東、贛南、湘南等地人民提供必需的生活食鹽。

  那么,今天的惠陽淡水圩和惠東平海的淡水鹽場,有著什么樣的關系?若不了解兩處“淡水”的聯系,確實會讓人云里霧里。

  在交通并不發達的古代,要將淡水鹽場盛產的鹽運至內地,對當時的地方政府來說并不容易。根據惠州山川地理的實際情況,古人發現走海運最為便捷,即從淡水鹽場將鹽裝船后,鹽船經大亞灣到達墩頭港(今澳頭港),再陸路運至淡水圩,再經淡水河順流抵達惠州城。這條堪稱黃金的水道,正是淡水圩異軍突起的不二法門。在明萬歷《惠州府志》的《歸善縣境之圖》中,已經清晰看到“淡水”“墩頭”“海港”的交通聯系,這說明至遲在明代中期,淡水圩已經開始發揮如此關鍵的作用。


清乾隆《兩廣鹽法志》里的小淡水廠圖。圖片 嚴藝超 翻拍

  明清時期

  小淡水廠 成廣東六大行銷鹽區之一

  至清代康熙中期,特別是“遷海”結束后的“展界”,隨著百姓逐漸返回海邊生產,歸善縣各鹽場的產量開始大增。據《清鹽法志》記載,歸善縣各鹽場的產鹽,坐配惠州府屬十縣和贛南五縣,而這些坐配地幾乎都在東江流域之中,水運兼陸運即可到達。于是,淡水圩迎來了迅猛發展的春天。清雍正五年(1727),為避免彎道增加路程,按就近場配為原則,惠州在淡水圩圣堂村陸續建造小淡水廠。廠的作用,主要為儲鹽、配鹽之所。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為處理帑鹽積弊,改行鹽法,清廷在廣州省城設立總局,同時分設東、西、南、北、中、平六柜,其中東柜設于小淡水廠,西柜設于梧州,南柜設于梅菉鎮,北柜設于韶州,中柜設于三水,平柜設于平江口。小淡水廠由是成為清代廣東六大行銷鹽區之一,東柜總部所在地。

  小淡水廠的顯著地位,也為淡水各大家族創造了諸多造富神話。淡水望族鄧氏、鄭氏等,皆是鹽政的受益者。經濟的繁榮,也最終反饋到文化教育上。閃耀在中國近代史的淡水名人——鄧承修、鄭士良、鄧仲元等,在他們成功的背后,都能看到鹽利的加持。

  小淡水廠繁榮的同時,私鹽現象也如影隨形。早在北宋嘉祐年間,惠州府海鹽私販外銷的情況已很嚴重。粵鹽走私的痼疾到了明清時期也依然得不到解決,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清乾隆年間的兩廣總督陳宏謀就在《申嚴私鹽積弊示》一文中痛斥廣東私鹽的嚴重,他列舉了12條私鹽積弊,其中有一條專門指出惠州已形成了一條固定的私鹽線路:“惠州之稔山、浮橋(即東新橋)、觀音閣、平山……及博羅、河源佛堂門、虎頭門、三水等處,皆私鹽經由出入之路,沿途奸民,接私販運。”至清代中晚期,淡水鹽場的走私現象已半公開化和群眾化。

  小淡水廠還提升了淡水圩的行政地位,將原本設于惠東平海的碧甲巡檢司遷到了淡水圩。據明嘉靖《惠州府志》,碧甲巡檢司建于明正統八年(1443),司署在府城東南一百八十里海濱,即今惠東縣平海鎮碧甲村。萬歷中期,歸善知縣李中道將碧甲巡檢司改治淡水場,即今平海古城內,旨在進一步強化對鹽場的保護。到了清乾隆年間,碧甲巡檢司內移至淡水圩,負責維持墟市的治安。巡檢司是地方軍事和治安機構,碧甲司署地的變化,充分說明了淡水圩對惠州府乃至整個東江流域的重要性。


明萬歷《惠州府志》輿圖里的“淡水”。圖片 嚴藝超 翻拍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淡水成東江流域南部商品流通中心

  至清中期,淡水圩已不再是一個墟市這么簡單,而是一座四周筑有城墻,內有70多條街道的中型城市。同時,淡水文化教育興起,先是鄧氏望族的鐵湖書院,繼而晚清名臣鄧承修創辦崇雅書院。100多年來,崇雅書院培養的人才數以萬計,遍布世界各地。鄭士良、鄧仲元等惠州仁人志士都是從崇雅書院走出去的,故崇雅書院有“東江革命搖籃”之譽。清末的淡水鎮已具備行政、貿易、防御、教育等功能,奠定了現在老城區的整體格局和風貌。

  “頭平二淡三多祝”,這是近代惠陽三大重要城鎮的排序。至清光緒年間中期,淡水鎮大有趕超平山鎮之勢。民國張友仁撰《惠陽新志》時記曰:“清光緒中,香港繁榮,邑人往南洋者日多,淡水因之,商業日盛,居平山之上。”

  進入民國時期,惠陽縣第二區區署設在淡水鎮,下轄澳頭、萬年、桂崗、秋溪、長興等鄉。由于淡水地處香港、惠州之間,區位優勢更加明顯。自20世紀30年代起,淡澳(淡水澳頭)、淡惠(淡水惠州)、淡平(淡水平山)、淡龍(淡水龍崗)等公路相繼建成開通,標志著淡水已成為東江流域南部最主要的商品流通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惠陽縣委、縣政府先是設在淡水,后來才遷往惠州。1990年3月29日,惠陽縣城又從惠州市區遷回淡水鎮。2003年,經國務院批準,廣東惠陽撤市設區;2006年,惠陽區淡水鎮舉行撤鎮設街道辦事處掛牌儀式。由宋代的“上墟”到今天的淡水街道,這座千年墟市的風采不僅絲毫不減,而且愈發引人注目。

  (嚴藝超)

  

編輯:海晏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荫县| 衡山县| 松潘县| 师宗县| 长葛市| 桐城市| 甘南县| 大渡口区| 香格里拉县| 汝南县| 奉新县| 兰考县| 南阳市| 荆门市| 石台县| 雅安市| 虞城县| 米易县| 长春市| 许昌市| 东平县| 万年县| 门源| 广西| 东乌珠穆沁旗| 华坪县| 佛坪县| 万盛区| 定陶县| 南通市| 永城市| 紫云| 大城县| 当涂县| 兰西县| 泽库县| 西贡区| 瑞金市| 阳山县| 呼玛县| 富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