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縣榕城中學八年級 蔣元貞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題記
近日在央媒力薦下,我與父母觀看了《追光的日子》,它講述了班主任郝楠與一群高三學生的溫情奮斗史。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教師應該是溫文爾雅的形象。然而,這位班主任卻有些“不一樣”。他憑著那份神圣的職業使命感,對每個孩子的成長盡職盡責、運用智慧因材施教、用耐心堅持不懈,最終一點點感化了這些學生。
郝老師也同樣是一個普通人,也一樣會迷惘、失意、焦慮,但他深知這群孩子需要他,所以他依舊穿過風雨,向陽而生,就像那千千萬萬個無名的教育工作者一樣,用自己的平凡微光照亮孩子們的未來。
我的數學老師朱老師,也是這微光中的一員。猶記疫情封校期間,班級組織看電影。正當大家沉浸于電影情節中時,后門悄然開了一個小縫,朱老師圓圓的腦袋探了進來:“有同學想去樓上補習嗎?”他壓低嗓門問道,生怕打擾了大家。事實上,這不是他第一次為學生們補習了。每天放學,顧不上吃飯,他都會留下一批學生。我也曾去他的辦公室補習過。那個在冬夜里輔導學生的身影至今仍停留在我的腦海中。有一次,我忍不住問道:“朱老師,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也不要求回報,為了什么?”朱老師會心一笑,說:“我只是在盡一位老師的本分,你們的進步,不就是給我最好的回報嗎?”在他的努力下,我們班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朱老師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他會和同學們講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會鼓勵大家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他會耐心地開導每一位不開心的同學,也會在期末前為我們準備禮物驚喜……他用一顆真誠的心,溫暖了每一位同學。
就像郝楠第一次向同學們自我介紹時說的那樣:郝楠的楠,不是艱難的難,是金絲楠木的楠。古人拿它做房梁,做宮殿,因為它堅韌。就算平凡,依舊堅韌。
只有堅韌的房梁,才能支撐得起教育的屋頂,才能為學生撐起一片成長的天地。
老師們點亮的或許只是一束微光,但就是這一束微光,足以照亮無數個學生青春成長的道路。
遇一良師,此生幸事。
指導老師:陳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