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以都市圈為依托 進一步把融深融灣落到實處
惠州日報評論員
備受關注的《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日前正式印發實施,惠州全域納入深圳都市圈!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是經國家發展改革委銜接函復,意味著這一都市圈由省級層面上升為國家層面,屬于國家級都市圈。
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規劃建設都市圈,有利于推動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周邊城市共同發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必須看到,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城市群、都市圈將是經濟增量的主要載體,一些空間廣、潛力大的城市將崛起為新的增長極。按照規劃,深圳都市圈以同城化高質量發展為方向,以創新體制機制為抓手,著力推動基礎設施一體高效、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統一市場建設、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城鄉融合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增長極、高質量發展先鋒典范和開放包容的世界窗口,而作為深圳都市圈兩大副中心之一,惠州必將迎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融灣必先融深,融深帶動融灣。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國家戰略部署。兩年前,贛深高鐵建成運營,惠深兩地進入“半小時生活圈”。如今廣汕高鐵開通,讓惠州跨入廣州“一小時生活圈”。惠州不僅地處灣區核心城市輻射疊加區,而且發展空間大,開發強度相對低。更難能可貴的是,近幾年,惠州聚焦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產業集群,引進一大批重量級標桿項目,形成向上突破態勢。今年前三季度,惠州經濟走出了逐季回升的上揚線,同比增長5.3%,增速全省第三、珠三角第二,經濟持續恢復并重回“快車道”。作為大灣區重要節點,惠州有責任也有底氣以深圳都市圈為依托,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融入大灣區城市群發展,進一步把融深融灣落到實處,為廣東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提供強力支撐。
以都市圈為依托,進一步把融深融灣落到實處,就要胸懷“國之大者”,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節點功能,不斷加強與大灣區核心城市交流合作,在協同發展上展現新作為、取得新成效。具體而言,要在推動灣區交通一體化建設上取得新成效。以“豐”字交通主框架為引領,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惠州港向貿易港、產業港并重轉型發展,建設一流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綜合集疏運體系、交通綜合治理體系,打造大灣區乃至全國南北出海新通道。要在強化與灣區核心城市產業互嵌、創新協同上取得新成效。加快推進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東江實驗室、埃克森美孚研發中心等建設,培育更多高企;建好用好惠深創新中心、惠港澳臺僑特色服務合作平臺,打造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首選地;深入推動惠東、龍門與深圳龍崗,博羅與深圳福田合作,實現企業、產業跨區域聯動發展;充分發揮中韓(惠州)產業園、跨境電商綜試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等特色平臺作用,加強與周邊城市全方位、多領域合作。
惠州全域納入深圳都市圈發展,是一個全新的起點。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都市圈為新依托,擔當作為、真抓實干,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動融深融灣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