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舉全市之力描繪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城鄉融合滿目新 “百千萬工程”結碩果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是省委“1310”具體部署的十大新突破之一。2023年,惠州舉全市之力,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聚力推動縣域經濟爭先進位,深入推進城鄉融合促進農民增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如今,走進惠州鄉村,詩意田園和現代生活有機統一,構筑出現代新型鄉村生活體系……我市推進“百千萬工程”結出碩果。
走進惠州鄉村,處處詩意田園。
蝶變
聚力六大攻堅,縣鎮氣象一新
荒地魚塘經過工業項目重塑,帶動產業集群“聚勢崛起”;昔日空心村通過共建共治共享,迎來農旅產業發展春風;“沉睡”舊糧倉通過創意改造,激發出文旅發展新活力……
博羅園洲舊糧倉通過創意改造重獲新生。
今年,通過創新開展黨建引領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示范、縣城綜合承載力提升、千億產業園基礎設施補短板、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創強培優、農村人居環境鞏固優化、城鄉流通網絡暢通等六大攻堅行動,我市縣鎮呈現日新月異的新氣象,一個個鄉村實現華麗蝶變。
龍門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大米全產業鏈,走出一條鄉村振興新“稻”路。
縣域強則省域強,縣域活則全盤活,縣域富則百姓富。我市堅持把縣域經濟作為重中之重,吹響“制造業當家”號角,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建設“3+7”工業園區,打破“零敲碎打、承接低端產業轉移”的傳統模式,做強做優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中韓(惠州)產業園3個國家級園區,大亞灣和仲愷成功創建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大亞灣成功創建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我市支持7個縣(區)各建設1個千億級園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70%以上用于工業項目、園區建設,制定一園一融資方案確保融資閉環,推動要素向園區聚集。
大項目帶動大發展。我市致力于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集群,今年以來全市過會項目1566宗,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53宗。通過實施“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個聯合黨委”工作機制,推動重大項目加快落地見實效。
奮進
奏好“協奏曲”,共繪“一張圖”
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我市堅持分類分段發動群眾集中攻堅、抓項目促典型培育、抓重點促示范攻堅、抓鞏固促示范爭先,初步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
惠東白盆珠橫江村村民種山瑤柑走上致富路。
博羅石灣鎮、龍門永漢鎮等5個典型鎮今年續建、新建項目128個,總投資約29.02億元;集中開展“植綠”“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激發群眾自己動手建設美好家園的主人翁意識;突出抓好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這是我市突出示范創建,聚力打造省級樣板鎮村的真實寫照。
與此同時,我市積極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通過建好1個國家級、12個省級和7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深化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創建,分兩批遴選7個鎮作為試點,支持每個鎮1500萬元,第一批5個鎮建成種植基地87個、加工基地38個,帶動農戶3萬戶。
實施“百千萬工程”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內在要求。這是環境優美的惠陽淡水半島濱水公園。
奏好“協奏曲”,共繪“一張圖”;葜萃ㄟ^一系列強有力措施,不斷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大家說
“近年來,我們積極投身鄉村振興項目建設,通過村企合作,盤活閑置土地、復墾耕地,打造休閑旅游、田園旅居康養項目。現在,原來的空心村每到周末和節假日都能迎來眾多游客,還帶動了村民就業、農產品銷售,這使我們發展更有目標和信心了。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挖掘和傳承古村落文化,通過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泰康之家羅浮山經營公司總經理王超
“博羅石灣源頭村是遠近聞名的抗戰英雄村,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是‘百千萬工程’典型村。作為本村人,我感觸很深。隨著家鄉紅色水鄉環境建設,村民幸福感大大增強,進村游客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8月紅色文化展廳揭牌以來,接待了100個團隊超5000人,我很榮幸成為一名講解員,為大家進行公益講解,宣傳家鄉,這非常有意義。我會發揮好講解員的作用,讓更多人了解家鄉的紅色文化!
——石灣鎮紅色文化展廳講解員茹家寶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湯渝杭 李松權 黃鑫威 鐘暢新 羅劍業 攝
數說
●前三季度博羅縣、惠東縣GDP分別增長5.1%、5.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前三季度全市工業投資1216.1億元,總量居全省第二
●前三季度全市累計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77.68萬畝,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04.64%;農林牧漁業產值328.6億元,增速6.6%,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