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走深走實助力美麗惠州建設
分類知識進小區 綠色理念入人心
環衛所職工奮戰一線夜間督導、志愿者撿跑助力推廣垃圾分類、開展置換有害垃圾活動、文藝節目宣傳垃圾分類知識……近段時間,在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惠州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惠州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的指導下,全市環衛部門通過居民喜聞樂見的方式普及垃圾分類相關知識,發動廣大居民群眾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共同美化家園。
夜間督導值守一線,垃圾分類不打烊
身穿制服,他們每天在分類投放點旁值守2個小時,指導居民將垃圾分類。他們就是堅守在桶點邊、奮斗在垃圾分類一線的惠州環衛所職工。
工作人員在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江北環衛所網格長鄒惠華從去年11月28日以來,每天晚上7時至9時,都在城市花園垃圾分類投放點旁指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
吃完晚飯后散步的居民將當天產生的垃圾順手帶下來,她逐一檢查垃圾是否分類準確。遇到分錯的情況,鄒惠華都會認真耐心地講解,幫助居民正確分類。
“現在居民投放廚余垃圾的時候,仍然沒有破袋的習慣,我們會繼續加強宣傳。”鄒惠華向居民解釋,廚余垃圾經過處理可以變成肥料,只有破袋投放才能讓廚余垃圾得到有效處理,變廢為寶。
“平時在家里就有分類的習慣,廚房一個垃圾桶,客廳一個垃圾桶,在環衛所職工的指導下,小區的廚余垃圾分類更為準確。”居民陳女士提著兩袋垃圾來到了鄒惠華值守的桶點,主動地將廚余垃圾破袋倒入綠色的垃圾桶。
不少居民在現場表達對垃圾分類的疑慮,擔心自己在家里分類后,在運輸、處理環節也存在混裝混運的情況。鄒惠華指著垃圾分類公示牌向居民宣傳:“你們看,這個公示牌上,明確了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運輸公司,每類垃圾都有專門的運輸車輛負責運輸,大家請放心。”
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體系建設,目前城區配置垃圾分類運輸車輛703臺,其中可回收物運輸車輛377臺、有害垃圾運輸車輛13臺、廚余垃圾運輸車輛70臺、其他垃圾運輸車輛243臺,四分類收運能力基本滿足城區垃圾分類收運需求。
“不僅有單獨運輸,各類垃圾也是分開處理,現在各類垃圾處理設施也更加完善了。”鄒惠華笑著和居民說。
記者了解到,在分類設施建設方面,惠州已建成運營大件及園林垃圾處理項目7個,處理能力為730噸/日;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11個,處理能力為988噸/日;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專項收運處理約156噸/日;建成運營垃圾焚燒廠6座,實際處理能力為10900噸/日。
志愿者助力建設美麗家園
撿跑志愿者們在仲愷高新區惠環公園一手拿著夾子,一手拿著垃圾袋,撿起路面、草地的垃圾,并將垃圾進行正確分類。“撿跑和垃圾分類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希望越來越多人參與進來。”現場志愿者呼吁。
為深入推進仲愷高新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引導廣大群眾增強垃圾分類、垃圾源頭減量意識,營造人人知曉、廣泛參與的良好氛圍,仲愷高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專班日前會同區直部門組織陳江街道、惠環街道、區有關志愿者服務隊、示范社區多級聯動,分別在陳江山水大觀小區、惠環公園開展垃圾分類系列主題宣傳活動。
陳江街道甲子社區開展“環境關系你我他,垃圾分類靠大家”活動,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開展垃圾分類知識、文明城市、反詐等宣傳,向社會大眾宣傳科普垃圾分類知識;在山水大觀小區開展“全民參與垃圾分類,共享環保低碳生活”活動,通過宣傳講解和游戲互動的方式,讓居民能正確地區分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類方法,提高居民自覺分類、愛護環境衛生的意識。
而在惠環公園,則舉行了“小身軀 大能量——快樂益撿”活動,參與志愿者通過你撿我裝,互相配合,用自身行動傳遞志愿力量、傳播文明理念,活動還設置知識競答贈送禮品環節,吸引眾多群眾參與,增強民眾垃圾分類責任感,倡導人們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為建設仲愷美麗家園共同努力。
有害垃圾置換,傳遞綠色暖意
“您好,您可以將家中未及時處理的有害垃圾分類出來,并進行統一置換。”這段時間以來,在淡水街道彩虹城、半島一號、左岸春天等16個小區,垃圾分類志愿者在小區物業的協助下,攜活動宣傳單走進居民住戶再宣傳、再動員。
為持續深入推進惠陽區垃圾分類工作,充分調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有效提高居民有害垃圾分類投放的準確率和責任意識,近日,惠陽區啟動“有害換有愛·低碳新生活”有害垃圾置換月活動,同步開展“社區常態化置換”和“置換服務進小區”,引導居民將家中廢棄的有害垃圾進行兌換,妥善處置有害垃圾,讓垃圾分類綠色暖意不斷傳遞。
“過期藥品、充電電池等有害垃圾要投放到紅色垃圾桶,收運公司會統一收運到有害垃圾集中暫存點分類存放……”區分類辦工作人員、志愿者、物業等拿著宣傳單向前來置換的居民們系統科普介紹有害垃圾分類投放、收運模式、暫存方式、末端去向等方面的知識。
活動現場,小區居民將家中過期的藥品、廢燈管、紐扣電池等有害垃圾在現場置換成抽紙、洗潔精、洗碗巾、餐具等禮品。除了再度科普一次性干電池、發熱包等易混淆垃圾,工作人員還幫助現場居民們辨別居家、外出常產生的有害垃圾,如指甲油、護甲水、洗甲水、染發劑等,殺蟲劑、受潮的蚊香片,清涼油、風油精、感冒藥等過期常用藥品,均須投放至有害垃圾桶。
此次活動選取了淡水街道22個社區、秋長街道秋長社區以及三和街道三和社區共24個社區,設立“有害換有愛”置換活動窗口,向轄區居民提供有害垃圾置換服務。
節目宣傳垃圾分類妙招
為充分發揮優秀文藝作品的示范作用,惠城區、博羅縣舉辦垃圾分類文藝活動,進一步加大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力度,讓垃圾分類融入日常、深入人心。
去年9月至11月期間,惠城區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惠城區教育局、惠城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聯合舉辦2023惠城區“高質量發展·讓城市更美好”生活垃圾分類節目大賽,以豐富多彩的表演,演繹“垃圾分類我先行”的理念,展現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
日前,惠州市惠城區2023年生活垃圾分類節目大賽決賽在橋東街道水東街合江樓前廣場舉行,現場評選出16件獲獎作品。據介紹,大賽作品征集以來,惠城區各鎮(街道)、中小學(幼兒園)、藝培機構積極參加,主辦方共收到情景劇、快板、朗誦、小品、演講、舞蹈、歌唱等60多個節目。經過專業評審,共有16個節目脫穎而出,進入網上投票環節。網上投票期間,累計吸引21萬人次瀏覽和4萬多投票,傳播范圍廣泛,有效提高了生活垃圾分類全民知曉率、參與率。
這些獲獎作品制作精良、風格各異,有的畫面精美、真實自然,有的敘事結構精巧,饒有趣味,有的知識豐富,科技感十足。這些精彩的劇目、歌曲、舞蹈等,用“新時尚”的手法,宣傳“垃圾分類”妙招。
博羅創新垃圾分類的宣傳方式,在博羅縣健康大舞臺舉辦“有害換有愛·低碳新生活”——博羅縣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專題晚會,以藝術為媒,讓垃圾分類知識入腦入心。據悉,此次活動由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博羅縣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
晚會節目融合了歌曲、舞蹈、快板、詩朗誦等藝術形式,其間穿插有獎問答,宣傳垃圾分類的理念和知識,在全社會倡導垃圾分類,推廣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其中,晚會表演經過了精心編排,將垃圾分類宣傳融入其中,向現場觀眾發出傳承傳統文化、共創垃圾分類新風尚的號召。在有獎問答環節,志愿者們通過現場宣傳講解、分發垃圾分類宣傳手冊、生活垃圾分類問卷調查的方式,引導居民群眾正確認識垃圾分類方式、有害垃圾的主要種類及其對環境的危害性。一道道有趣的垃圾分類問題,引起了現場觀眾的熱烈互動,把晚會氣氛推向高潮。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