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尤物_国产精品原创AV在线播放_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_亚洲成色精品一区无码自拍

加強綠美惠州生態建設!惠州打造開放包容現代品質城市

原標題:

惠州打造開放包容現代品質城市
有效延續城市文脈,進一步加強綠美惠州生態建設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

  惠州,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一座環境優美的生態麗城。自古以來,惠州是東江流域重要的文化、商業、交通中心之一,素有“嶺南名郡”美稱,歷經歲月沉淀,始終保持著與時代同步的脈搏。

惠州西湖環境優美,歷史古跡與綠水青山融為一體。

  從惠州西湖湖畔古樸的東坡祠到市區江北繁華的CBD,從南昆山下羅浮之境到東江兩岸南海之濱,從地道的客家風味到集合大江南北特色的熱鬧夜市,從縱橫交錯的老街小巷到三線九站的高鐵樞紐,這座城市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獨特的文化底蘊、豐富的山水資源,吸引著五湖四海之人。

  如今,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和東部樞紐門戶,惠州再迎新一輪發展機遇。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開放包容現代品質城市”是惠州四個戰略定位之一,提出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延續城市文脈,加強綠美惠州生態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更高水平法治社會,建成開放包容高品質現代化城市。方向已明,目標已定,一座高品質現代化的優美花園城市蔚然成形,揚帆起航。

  ●城市“硬實力”

  深度融深融灣 交通樞紐作用凸顯

  “現在到惠州太方便了!痹趶V州工作的陳先生家住番禺,由于公司與惠州企業有業務往來,每周都要來惠州。前不久,佛肇、廣佛南環與佛莞、莞惠城際串聯貫通,解決了他交通出行的“痛點”,通勤時間大大縮短。

“軌道上的大灣區”正照進現實。圖為贛深高鐵博羅北站站臺。

  隨著廈深高鐵、莞惠城際、贛深高鐵、廣汕高鐵陸續通車,如今從惠州市區坐高鐵30多分鐘可直達深圳、1個小時直達廣州和香港,“軌道上的大灣區”正照進現實。

  交通是城市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礎。惠州地處珠三角核心區域,是珠三角連接粵東、粵北及閩贛的樞紐門戶。但區位優勢未必等同于交通優勢,如何實現這種優勢轉化?近年來,在國家有關規劃的指導和惠州的大力推動下,軌道交通建設迎來突飛猛進的發展。

  從2013年廈深高鐵通車至今,短短11年間,惠州迎來高鐵發展“加速度”,先后建成1條城際鐵路、3條高鐵線路、9個高鐵站,成為名副其實的軌道大市。

  “高鐵和城際軌道是大灣區的骨干交通,大的高鐵樞紐站可以輻射周邊區域約10公里。”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惠州土地空間廣闊,宜居的生態環境、較低的生活成本和便利的軌道交通,可吸引更多企業到惠州投資,吸引人才到惠州工作、生活。

  “軌道”提速,“公路”發力;葜菰诂F有高速公路網基礎上大手筆重構城市發展格局,以“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為理念,高標準謀劃實施“豐”字交通主框架規劃,通過“三橫一豎”分別對接廣州、東莞、深圳、香港,打開由內向外的發展大通道。

  隨著“豐”字交通主框架、“3線9站”軌道交通骨架網的拉開,惠州基本形成“海陸空鐵”大交通格局,資金、人才、創新要素資源加速集聚,各種生產要素、產品能速達大灣區、內地乃至全球市場。

  未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深圳都市圈建設深入推進,交通互聯互通必然成為先決條件。《意見》提出,要著力增強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聯動效應,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支持惠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推進“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實現與大灣區內地城市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

  這與惠州今年要推進的交通建設工作不謀而合。4月,我市發布《惠州市貫徹落實〈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工作分工方案》《惠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4年工作要點》,“海陸空鐵”的交通對外聯通是重點之一。

  “惠州將聚焦基礎設施‘硬聯通’,進一步推動軌道上的都市圈建設,打造一體化的樞紐體系,加強城際干線公路建設!笔邪l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重點推進惠州南站、惠州北站、惠陽站等樞紐及站點的站城一體化開發,加快穗莞深城際南延線、深惠城際、深大城際、深惠城際大鵬支線、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項目規劃建設,謀劃推動深圳東部地區與惠州機場的快速軌道交通。

  今年,惠州還將推進惠州機場飛行區擴建及二期擴建,加強與國內主要節點城市的航空聯系,強化貨運功能,進一步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優化惠州港功能布局,重點推進惠州北站、惠州南站以及廈深高鐵惠陽站綜合樞紐規劃建設。

  厚植綠美生態基底 建設優美花園城市

  7月盛夏,市區金山湖公園綠意盎然、碧水藍天。“一出門就能擁抱綠水藍天白云,就像住在一個大花園里,很愛到這里散步,實在太舒服了。”住在金山湖片區的市民李先生如是說。

  漫步在惠州的大街小巷、鄉野道路,鮮花爭艷、飛鳥翱翔,“惠州藍”常駐不散。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抬頭見藍成為惠州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

  數據顯示,惠州全市森林面積1049.4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7.91%。其中,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3.4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85平方米,相當于擁有一間綠意盎然的臥室。

  綠色生態既是惠州的底色,又是發展的優勢!兑庖姟诽岢,推進綠美惠州生態建設。支持惠州抓好山水林田湖海各類生態要素保護和系統治理,開展綠美惠州生態建設“六大行動”,打造優美花園城市。

  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惠州自然稟賦得天獨厚,山、水、林、田、湖、地、礦、海等自然資源,聚集在1.1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惠州學院地理與旅游學院院長戴學軍認為,惠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成效顯著,作為在惠州工作生活的一員,自己就有切身的感受。“從去年‘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提出,到如今《意見》的出臺,對具有生態優勢的惠州來說是一次很好的發展機遇。如何走好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惠州需要系統性地統籌好生態與產業、保護與發展的關系。”

  “發揮利用好這些資源,強化規劃統籌引領、精準配置資源是關鍵!笔凶匀毁Y源局總工程師曹紅杰說,一直以來,惠州深入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始終聚焦國土空間要素特征,統籌布局生態空間,在高效支撐城市建設同時不斷厚植城市生態基底。

  去年8月,《惠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正式獲批,明確惠州要整體謀劃由市域生態發展區、城市發展區、海洋發展區構成的“1+1+1”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將生態發展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花園”。

  “規劃就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底圖!辈芗t杰介紹,市自然資源部門將根據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層層完善相關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切實發揮城市生態優勢,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

  彰顯花園城市魅力,體現在各具特色的公園、景點打造上。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我市完成12個“口袋公園”建設,新增游園面積合計2.46萬平方米。今年,將繼續在中心區選取城市邊角地或閑置地,計劃建成10個以上“口袋公園”。同時,計劃整治提升道路綠化品質共16處,提升景區公園品質共10處,持續推進道路綠化、公共綠地提質增綠、美化,打造山清、水秀、園美、景靚的景觀。

  今年是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關鍵之年。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林業部門將緊盯山上造林撫育目標任務,今年計劃完成林分優化提升14.44萬畝、森林撫育提升14.77萬畝。以典型村為重點,深入開展鄉村“四旁”“五邊”綠化行動,今年全市縣鎮村綠化計劃植樹32.97萬棵,完成建設森林鄉村9個、綠美古樹鄉村3個、綠美紅色鄉村2個,完成美麗農村路建設143公里。

  ●城市“軟實力”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打造引才聚才“強磁場”

  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惠州不但宜居,更加宜業。

  今年新春假期剛過,惠州首批務工人員返崗專列從云南昆明發出抵達深圳北站,818名云南籍務工人員在惠州市人社部門的統一調配下乘坐大巴安全返回惠州各企業,實現了從“家門口”到“車門口”再到“廠門口”的精準接送;葜菀堰B續4年通過包專列、包機和包車的形式開展春節后來惠務工人員“點對點”精準輸送,助力企業、工人雙向奔赴。

  惠州是一座與人才相互成就的城市,各方面人才、人才團隊在此建功立業、創新創造!皝砘葜莨ぷ17年了,這片熱土處處煥發著生機和活力,我見證了惠州綠色低碳高質量高速發展!敝泻S突葜菔邢薰粳F場安全監督、廣東省首批首席技師高東斌說,惠州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和系列人才政策,讓一批又一批科研人員、技術技能人才安家惠州。

  近年來,惠州進一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提高各項就業補貼發放標準,推動就業提質擴容。其中,通過完善全市30個就業驛站、10個“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建設,全面提升基層就業服務規范化、便利化水平,逐步探索形成基層便民服務的“惠州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提出,探索以社?檩d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記者從市人社部門了解到,截至2024年6月,我市已組織社保卡合作銀行建立社?磿r制卡服務點197個,實現全市街道(鄉鎮)全覆蓋,“一卡通”管理體系基本建立,應用場景穩步拓展。目前,全市行政(黨群或公共)服務中心政務自助終端支持使用社?ㄔ谏绫、公積金、不動產市場監管等300項高頻服務事項“一卡通辦”。

  全市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支持使用社?ň歪t購藥,支持社?ǹ缡 ⑹犬惖蒯t保持卡結算;市及7個縣(區)共9個圖書館支持社保卡圖書借閱應用……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推進社保卡旅游觀光、文化體驗、交通出行、惠民惠農補貼、長者飯堂、教育管理等政府公共服務領域應用,實現“一卡多用,全市通用”。

  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今年,惠州將聚力擦亮惠民之州品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辦好一批民生實事,推動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讓更多群眾真正得到實惠、感到幸福。

  做大做強縣域經濟 培育發展新增長極

  在茶野小館圍爐煮茶,到果園采摘蔬果,下田體驗農耕樂趣……走進墨園村,游客不僅可以欣賞惠城至今留存的最大古建筑群,更能領略鄉村振興新活力。

  墨園村所在的惠城區橫瀝鎮是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鎮,依托“山水田”資源優勢,抓實示范引領走在前列,上榜2023年全國千強鎮榜單。

  自省委部署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全市上下統一認識、迅速行動,以頭號力度推進頭號工程,市縣指揮體系貫通順暢、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持續提升、一批鎮村容貌煥然一新、黨建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取得了“一年開好局起好步”的階段性成效。

  全市各地正奏響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協奏曲”,但作為農業大市,惠州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依然存在,《意見》明確提出要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兑庖姟诽岢觯С只葜荽罅嵤鞍倏h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完善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作為全國百強縣,博羅是省“百千萬工程”首批22個典型縣之一,也是工業立縣的生動體現。

  博羅如何壯大縣域經濟?答案是堅持制造業當家、實體經濟為本,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推動資源要素向工業園區集中,進一步優化園區空間布局,優化園區運行管理機制,強化園區服務功能。當前,博羅正將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博羅產業轉移工業園、福田-博羅共建現代產業園打造成“金名片”“金梧桐”,向千億級高質量發展強縣大步邁進。

  “扎實推進縣鎮村建設,全面推進擴權賦能強縣,持續壯大縣域經濟”。《意見》表示,推動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國家縣城建設示范地區和惠城區橫瀝鎮、博羅縣楊村鎮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鎮建設。

  惠州城市職業學院科技部部長、教授梁乃鋒認為,近年來,我市以構建“2+1”現代化產業集群為核心,持續推動產業資源集中向“3+7”產業園區集聚,形成了惠州“市域為核心、縣域為支撐、鎮域為底座”的產業發展基本框架和格局,全市7個縣(區)至少都有一個大型工業園區,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關鍵性的支撐。在2023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榜單中,博羅是廣東省唯一入選的縣,這既是惠州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成果,也充分體現了惠州在全省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惠州縣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產業資源豐富,吸引了一批重大投資項目和產業項目的入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強勁的動力和活力!绷耗虽h建議,惠州應以省“百千萬工程”為契機和著力點,以“3+7”產業園區為主要載體,進一步優化縣域產業布局,持續推動產業資源向縣區集聚,加快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一批工業強鎮和綜合競爭力強鎮。要進一步強化土地資源供給和集約節約利用,強化工業園區和重大項目用地保障。要強化區域協同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打造縣域產業特色,引導縣域結合“3+7”產業園區布局,特色化、差異化、錯位發展,又要加強縣域協同發展,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跨區域聯合打造重大產業項目。要注重引進與培育相結合,加大招商選址力度,加強產業鏈核心企業的招引,同時注重本土成長型企業的挖掘和培育。

  策劃 惠州日報記者張旭華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李向英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邱若蓉

  圖片 惠州東江圖片社提供

編輯:洪東晗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师宗县| 白城市| 天津市| 诏安县| 灵武市| 常宁市| 辰溪县| 吉木乃县| 桓仁| 元阳县| 安达市| 翁牛特旗| 祁东县| 晋江市| 阿克| 大关县| 阜新| 房产| 铜鼓县| 宜春市| 正安县| 泰安市| 巴中市| 那坡县| 丘北县| 山西省| 五大连池市| 大丰市| 丹棱县| 林甸县| 荔浦县| 高台县| 旬阳县| 北辰区| 凤冈县| 吉安县| 黑龙江省| 满洲里市| 通州区| 涞水县| 阿拉善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