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書寫醫保民生答卷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惠州市醫療保障局成立五周年紀實
醫療保障作為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制度安排,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2019年1月15日,惠州市醫療保障局(以下簡稱“市醫保局”)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全市醫療保障事業邁上新的歷史起點,迎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民生是“考場”,人民是“考官”。截至2024年8月底,我市參保人數470.11萬人,其中職工參保人數224.66萬人、居民參保人數245.45萬人,參保率長期保持在95%以上。五年來,市醫保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推進一系列重點領域醫保改革,織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解除群眾疾病治療后顧之憂,推動醫療保障高質量發展,為惠州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做出積極貢獻。
構建多層次醫保體系 書寫有溫度“民生答卷”
2019年成立至今,市醫保局先后修訂印發《惠州市社會基本醫療保險辦法》《惠州市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實施細則》《城鄉困難人員醫療救助辦法》《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定病種管理辦法》等重大醫保政策十余項,制度體系更加成熟穩定,職工基本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制度全面實施,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523種藥品納入“雙通道”管理藥品范圍,遴選49家“雙通道”藥店,提高異地就醫人員保障水平,落實單獨支付藥品保障機制,進一步保障參保患者用藥需求。
市醫保局開展送醫保政策進醫院活動服務參保患者。 圖片由市醫保局提供
此外,提高了門診產前檢查報銷標準,豐富檢查項目種類,擴大定點選擇范圍;進一步規范門診特定病種管理,提高門特待遇水平,目前門特病種58個,其中高血壓等19個病種無年度限額。
為充分發揮醫療救助兜底保障功能,市醫保局建立了門診救助、住院救助、二次醫療救助“三重保障”體系,救助范圍擴大至特困供養人員、困境兒童等7類人員,政策內費用實行100%救助、政策外費用實行“階梯式”二次救助。據統計,2019年以來,全市累計醫療救助168.80萬人次,醫療救助基金累計支出7.06億元。
為兜住民生底線、減輕重大疾病醫藥費用負擔,惠州還推出首個政府主導的普惠型商業醫療補充保險產品——“惠醫保”,參保人在享受基本醫保待遇的基礎上可再獲報銷。據統計,自2021年啟動“惠醫保”以來,累計參保人數超273萬人,累計為 26.49萬人次報銷醫療費用 2.33億元,個人累計最高報銷達417.83萬元。
綜上,惠州構建起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醫療保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
持續深化醫保改革 讓群眾享受更多改革紅利
50歲的陳女士患有非小細胞肺癌,每個月定期去惠州某三甲醫院開藥。2020年3月20日之后,她的常用藥從每盒2280元降到547元,這讓陳女士非常驚喜。陳女士只是藥品耗材集采政策受益者之一。近年來,市醫保局充分發揮集中帶量采購在深化醫藥服務供給側改革中的引領作用,大大降低群眾看病就醫負擔。據統計,2019年以來,市醫保局落地實施集中帶量采購累計1001個品種藥品、34大類醫用耗材。全市公立醫療機構累計節省藥品采購費用48.92億元,藥價綜合降幅44.27%。同時,開展了藥品和醫用耗材線上采購問題專項整治,進一步規范采購和使用管理,目前,全市公立醫療機構藥品線上采購占比99.58%、醫用耗材線上采購占比96.14%。
據統計,五年來,市醫保局累計調整兒科295項醫療服務價格,調整126項中醫項目價格,扶持兒科、中醫專科發展;先后完成5817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整合,在全省率先建立公立醫療機構“三級三價”醫療服務價格體系,為實現全市醫療機構同等級同支付,規范醫保基金使用打下堅實基礎。
創新經辦模式 打造優質便捷高效“服務樣本”
近日,惠州首家高校惠民醫保站——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惠民醫保站揭牌正式投入使用,進一步推動醫保服務“下沉辦”“就近辦”“延伸辦”。事實上,這只是市醫保局在醫保經辦領域創新服務群眾舉措的縮影。
為推動醫保經辦服務更加高效、便民、惠民,近年來,市醫保局持續推進基層醫保經辦服務體系建設,市、縣(區)醫保部門對“惠民醫保站”進行擴面建設,提高站點覆蓋率,基本建成覆蓋重點鎮街、村居的“15分鐘醫保服務圈”。據統計,目前全市在各鎮村建成201個醫保便民服務站,各站點累計辦理業務6萬余件,接受群眾咨詢4萬余人次。同時,選擇試點建立了10家醫療機構端、1家院校端“惠民醫保站”,有力促進醫保經辦服務一體化。
市醫保局積極推動“一站辦結”“全城通辦”,加快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經辦體系。線上辦理醫保業務事項達65項,各項業務上線以來累計線上辦理80多萬筆。
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是參保群眾普遍關注的利益問題。5年來,市醫保局不斷優化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經辦業務,在全省率先取消省內臨時異地就醫備案,出院時可直接聯網結算相關醫療費用。同時,針對惠州市異地就醫人員分布特點,主動與河源、揭陽、汕尾、梅州、東莞、珠海、云浮等7個地市的醫保經辦機構建立溝通聯系群,并將惠州市主要的三級醫院醫保辦工作人員一并納入,打通本地醫院和異地經辦間溝通障礙。
織密基金監管網 攜手共筑“醫保防護線”
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醫保事業事關民生福祉。
五年來,市醫保局始終堅持把打擊欺詐騙保、維護醫保基金安全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先后建立醫療保障基金綜合監管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行刑銜接”“行紀銜接”工作機制、社會監督員監管機制等監管制度,積極推進智能監管子系統落地應用,加快推進醫療保障基金智能審核和監控工作,構建事前、事中、事后全環節監管的基金安全防控機制,在全市形成了醫保統籌、部門參與、社會聯動的醫保基金監管工作格局。
據統計,2019年以來,全市醫保部門通過飛行檢查、專項整治、抽查復查等方式,共辦理171宗行政處罰案件,處罰金額3833.16萬元,移交公安案件16宗,追回違規醫保基金2.89億元。
醫療保障工作是重大民生工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下一步,市醫保局將堅持黨建引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動實踐中進一步激發醫保事業發展新活力,聚力推進參保管理精準化、經辦服務便捷化、基金監管常態化、數據支撐智慧化、醫保改革高效化“五化”行動,心系民生,銳意改革,顯著提升廣大參保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實際行動詮釋醫保部門“解除人民群眾的疾病醫療后顧之憂”的初心使命,為建設更加幸福的惠民之州做出積極貢獻。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