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黨建引領,“數”“智”賦能,惠肇高速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東江特大橋將全面進入主塔塔柱施工
關鍵工程東江特大橋已開始主墩承臺施工、觀洞隧道單洞已開挖257米,陳屋村大橋已開展蓋梁澆筑……惠肇高速項目自開工以來,在省市交通運輸部門和一號公路項目聯合黨委的指導下,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項目提質增效組織者的作用,堅持黨建引領項目建設、創新驅動發展、技術賦能黨建的原則,黨員示范帶頭在技術攻關、智造創效和管理創新等方面積極作為,為項目建設注入紅色動能。
◆科學部署勠力攻堅
東江特大橋3#主墩承臺混凝土澆筑全部完成
10月30日,歷經22小時不間斷奮戰,惠肇高速東江特大橋3#主墩承臺第三層混凝土澆筑完成。至此,3#主墩承臺累計4720立方米混凝土澆筑全部完成,標志著大橋建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下一步將全面進入主塔塔柱施工新階段。
惠肇高速東江特大橋加快建設。惠肇高速項目供圖
這座主跨260米的雙塔四索面混凝土π型梁斜拉橋,是項目土建2標所有橋梁中施工難度最大、施工周期最長、安全管理要求最高的工點。
惠肇高速項目土建2標項目經理唐維介紹,東江特大橋3#主墩承臺位于裸巖區,承臺范圍內巖層斜度大、硬度大,導致圍堰鋼管樁插打難度大。“圍堰結構復雜,極大地考驗圍堰的安全和穩定性,其中4~8月的強降雨造成東江水位上漲,圍堰多次被淹。”為此,項目黨員突擊隊通過數十次的方案研討、方案比選及多方論證,確定采用鎖扣鋼管樁圍堰方案。“我們在斜巖、裸巖、硬巖的地質條件下,采取‘鎖扣管+錨樁+旋噴注漿’施工工藝,同時,承臺需分三層澆筑(1.5m+2m+2m),每層澆筑完成進行受力體系轉換,拆除一層支撐再進行承臺下一層施工,確保圍堰受力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惠肇高速項目是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的第一橫,該項目目前主要進行橋梁樁基、下構、路基、隧道及施工便道、棧橋施工。截至目前,惠州段已累計完成橋梁工程26%,路基工程22%,涵洞工程30%,隧道工程9%。
項目的穩步推進,與惠肇高速項目堅持黨建引領密切相關,也是惠州市一號公路項目聯合黨委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打造堅強戰斗堡壘,全力保障項目順利建設的生動寫照。
惠肇高速項目企業黨支部自成立以來,在惠州市一號公路項目聯合黨委的指導下,貫徹落實惠州市委組織部關于重大項目黨建推進機制工作部署,堅持黨建引領,勇當開路先鋒,發揚“善打硬仗、敢于勝利”精神,積極推動“理論聯學、陣地聯建、活動聯辦、品牌聯創、發展聯動”,讓黨員帶頭亮身份、作表率,帶領青年技術骨干團隊,在面臨施工挑戰時,匯聚智慧與力量,共同攻堅克難,讓黨旗始終在生產建設一線高高飄揚。
基層黨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惠州市一號公路項目聯合黨委專職副書記鄧秉文介紹,為進一步加強項目聯合黨委的黨建工作,把黨建工作轉化為推進項目高質量發展優勢,項目聯合黨委搭建了工作專班、項目企業、駐地黨組織之間的黨建共建平臺,開展村企、警企、政企黨建共建活動,在項目一線組建黨員突擊隊、黨員先鋒隊、護工小組,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等,充分發揮項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有力推動了惠肇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科技創效安全護航
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惠肇高速項目高質量建設
智能建造技術在“危、繁、臟、重”施工中具有良好的人工替代作用和施工質量優勢。堅持黨建引領,打造新質生產力、織密安全“防護網”,一直以來是惠肇高速項目高質量建設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在惠肇高速土建1標自動化鋼筋加工配送中心,偌大的廠房內整齊擺放著各種類型的鋼筋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全自動鋼筋籠滾焊機、數控鋼筋彎箍機、加筋箍自動化焊接機器人等數控智造鋼筋加工設備有條不紊地運行著。
“鋼筋籠自動化焊接工作站配備了8組先進的焊接機器人,機器人協同工作,能夠實現從鋼筋籠主筋的全自動上料、布料、高精度檢測、精確定位到無縫焊接的全自動化作業。”惠肇高速土建1標項目安全總監萬浩介紹,以往鋼筋籠的制作往往需要3~4名焊接專業工人緊密配合,而今該設備僅需一名操作員即可完成整個生產流程,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成品加工質量,有力地推進了項目“機器換人、智能減人”,降低人工成本。
走進惠肇高速項目“慧眼”監控大廳,數十個屏幕實時顯示著項目施工各個現場的畫面,輕觸按鍵即可詳細了解相關數據。
“我們這個監控大廳通過搭建的一體化監控平臺,實現了施工現場、鋼筋加工場、拌和站、工地試驗室等實時可視化監控。”廣東惠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曾煜介紹,項目還搭建了無人機巡檢系統、北斗安全智能邊坡監測預警系統、試驗數據采集系統等,實現了對作業現場進度、安全、質量實時監控和高效管理。
曾煜介紹,無人機巡檢系統可實時展示施工現場形象進度,并自動識別作業現場的安全隱患、違規行為,實現“線上實時監控、線下及時糾正”,有效防范和遏制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提升項目現場感知能力,降低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北斗安全智能邊坡監測預警平臺以北斗衛星定位和地面智能傳感技術為核心手段,以GIS、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支撐,構建了邊坡安全監測預警系統,實現對邊坡各項指標進行實時監測,達到邊坡安全風險隱患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極大提升了項目邊坡安全智能監管和防災減災能力。試驗數據采集系統實時自動對工地試驗室試驗檢測數據進行采集,并通過深度挖掘檢測數據中的共性問題,特別是異常檢測數據的關聯性,發出質量問題預警,實現對工程材料的質量監管。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通訊員廖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