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游客用AI定制個性化行程,景區和場館等用新技術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場景
AI+文旅,解鎖旅游新體驗
5月19日是中國旅游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錦繡山河,美好旅程”。隨著AI技術的發展,美好的旅程也融入了更多便捷、智慧與驚喜——出游前,用DeepSeek做旅行攻略,實現AI個性化行程定制服務;在景區,掃一掃二維碼即可隨時召喚“講解員”,解鎖“私人定制”級游覽體驗;在博物館,依托AR、VR、全息影像等新技術,沉睡的文物“活”了起來,游客可以“穿越”時空,與歷史展開對話……在惠州,當AI遇見文旅,“詩與遠方”的打開方式更加精彩。
AI正成為年輕人旅游“新向導”
“推薦惠州惠城區親子一日游玩,文物古跡、博物館一類的場所,詳細說明這個地方的歷史價值,孩子去這里能學到什么……”不久前,親子旅行博主“團團圓圓爸爸”來到惠州,用騰訊元寶做了一個惠州一日研學親子游攻略,一家人跟著AI做的攻略游玩了惠州博物館、惠州蘇東坡祠、豐湖書院、水東街合江樓等景點和場館,一天玩下來,感覺“有AI作為我們的小助理,以后帶娃出游更加踏實安心。”
當前,AI正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出游“伴侶”,有的甚至靈活運用多個AI軟件制定攻略,實現1+1>2的效果。
在DeepSeek的對話框里輸入目的地+天數+預算+偏好+交通要求+住宿需求,復制DeepSeek生成的出游攻略,直接粘貼到圓周旅跡APP里,短短幾分鐘就可以生成一份帶路線圖的可視化出游攻略,然后一鍵分享給朋友,一起編輯行程安排……“五一”假期,小秦和朋友通過AI制定個性化出游攻略,完成了三天兩夜的長沙之旅。
“以前每次去一個陌生的城市游玩,做攻略都是最費神的,搜景點、查資料、找交通、訂酒店,來回幾十個網頁和APP,花上一兩天時間才能勉強拼湊出一份行程。”小秦說,這次旅行,AI幫她們解決了做攻略的大難題,還推薦了性價比高的酒店和當地的特色美食,讓她和朋友真正享受到了定制個性化旅行的樂趣。
當前,越來越多游客喜歡自己策劃自由行或自駕游。AI定制旅行能滿足他們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并根據具體需求隨時調整制定專屬方案。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與“用DeepSeek做旅游攻略”“AI定制旅行”等話題相關的筆記眾多,還有不少博主專門教網友如何用各種AI工具打造自己的專屬旅游攻略。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場。不少旅游平臺企業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市場趨勢,并紛紛布局。記者登錄飛豬、途牛旅游、同程旅行等多家在線旅游平臺或小程序發現,除了規劃行程安排,相關AI產品還能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推薦酒店、餐館等,用戶在攻略生成頁面即可一鍵預訂。
飛豬推出AI產品“問一問”,可按照用戶需求調動交通顧問、酒店顧問、路線定制師、預算師等多個專業智能助手,各司其職分頭干活,相當于一個旅游AI定制團隊,且可以生產集合圖片、商品卡片和景點鏈接的旅行方案,方案中的機票、酒店、門票等均可直接預訂。途牛旅游網自主研發的“AI助手小牛”旅游應用Agent,可為用戶提供機票、酒店、火車票等產品的智能搜索、自動比價、個性推薦、打包預訂等一站式服務。同程旅行的“程心AI”接入DeepSeek后,持續升級“DeepTrip”,實現從“AI推薦”到“AI決策執行+預訂執行”的閉環。
從“攻略助手”到“智能管家”,AI正成為年輕人旅游的“新向導”,也悄然改變著“詩與遠方”的打開方式,推動旅游業向數智化轉型。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全國智慧旅游發展報告2024》顯示,人工智能技術的新突破推動旅游行業數智化加速升級,為智慧旅游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對旅游內容創作、旅游分析預測、旅游數據分析、個性化營銷產生較大的影響,正成為推動行業變革的重要力量。
越來越多“AI+文旅”應用場景落地
在惠州博物館,拿起手機掃二維碼可通過語言導覽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在惠州科技館生命科學展廳,觀眾可通過抓取、投放屏幕上的圖標,實現“穿越”觀看遠古鱷魚、霸王龍、水熊蟲、鯊魚等古代、現代生物的生活場景;進入東江民俗文物館互動程序,可以在虛擬展廳聽著講解云上觀展,還可以參與知識互動問答,根據答題情況可生成“狀元”“榜眼”“探花”等不同稱號的海報……隨著越來越多“AI+文旅”的應用場景落地,人工智能技術正在給文旅行業創新注入更多活力。
惠州博物館里的光影特效為觀眾帶來沉浸式體驗。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攝
近年來,國家政策持續推動文旅與科技深度融合。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培育消費場景,支持在文博場館、景區等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產品新場景。
惠州的部分文博場館、景區等也已在促進數字經濟和旅游業深度融合方面發力,通過不斷拓展AI應用的時空維度,打破游客的常規體驗,推動智慧旅游創新發展。
羅浮山景區2023年上線的“i羅浮”智慧小程序,讓游客不僅可以使用手機云游覽景區、快速獲取景點、門票預訂和各商戶餐飲、購物的地理位置及詳細信息,還集成“識萬物”、步道攻略、“我的打卡”、一鍵求救以及意見反饋等功能,帶給游客更有趣、更便捷的游玩體驗。
“我覺得這個‘識萬物’功能非常好用,羅浮山生態優美,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好多植物都不認識,用‘識萬物’拍一拍進行識別,瞬間就能增長不少知識。”游客青青是個戶外運動愛好者,經常到羅浮山周邊游玩,“有了這個智慧小程序,可以解鎖很多玩法,每次來都有不同的體驗感。”
惠州西湖景區、惠州博物館等景區和場館也推出了云游景區、線上展廳等VR應用場景,游客不僅可以通過手機沉浸式“云游”,還可以從不同的觀賞角度,收獲嶄新的旅游體驗。如惠州博物館線上展廳推出的3D文物鑒賞功能,不僅有高清的圖片、詳盡的解說,還可以用手指輕觸屏幕,360度旋轉文物,全方位欣賞各種珍寶。惠州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積極探索AI技術的更多應用,致力于讓古老文物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煥發新的生機,為市民呈現更豐富、更智能的文化體驗。
除了場館景區探索AI技術的多元應用,旅游企業和導游等也紛紛擁抱AI。“AI技術賦能文化傳承與旅行創新的步伐越來越快,AI技術已經深入各種旅游場景,為游客帶來諸多便利和全新感受。”國家金牌導游、市導游協會副會長劉燕瓊說,隨著AI技術的發展,她的工作和學習方式有了新變化。比如,在導游講解方面,有時候她想將某個知識點記住并表達出來,可以用“費曼學習法”,把知識點講給AI聽,它講完之后還會反饋講得對不對、有沒有漏洞,這就變成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也有助于提升導游專業能力。
此外,為適應AI技術帶來的變革,她所創辦的旅游公司也實現全員學AI、用AI,利用AI制作短視頻宣傳、出行規劃等,甚至進行AI模型本地化訓練,進一步增強企業競爭力。
【DeepSeek建議】
用AI定制旅行攻略要注意什么?
用AI定制旅行攻略時,需注意以下幾點以確保高效和安全:
數據準確性:AI依賴網絡數據,可能存在過時或錯誤信息。建議交叉核對交通、門票、營業時間等關鍵信息,優先選擇官方或權威平臺驗證。
個性化需求:AI可能忽略細節偏好(如飲食禁忌、體力限制)。需明確輸入需求,例如“親子游”“徒步愛好者”或“無障礙設施”,并手動調整推薦結果。
隱私保護:避免在AI工具中輸入敏感信息(如護照號、銀行卡)。使用匿名賬號,并關閉數據共享權限。
應急方案:AI生成的行程可能過于理想化。預留彈性時間,備份當地緊急聯系方式,并提前了解醫療、使館等資源。
技術依賴:離線保存攻略副本,防止網絡不暢或AI服務中斷影響行程。
結合AI效率與人工判斷,才能打造更安全、靈活的旅行計劃。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侯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