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積極開展防蚊滅蚊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嚴防蚊媒傳染病輸入擴散
近期,我省部分地市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疫情陸續出現。該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過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各年齡段人群均可能感染。盡管疫情未發生在惠州,但我市衛生健康部門十分重視,迅速部署開展以滅蚊為主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防患于未然。
強化聯防聯控筑牢防控屏障 多舉措降低蚊媒密度
為切實筑牢蚊媒傳染病防控屏障,我市印發《關于強化防蚊滅蚊防控媒介傳染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當前防蚊滅蚊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以有效降低蚊媒密度為目標,壓實四方責任,強化聯防聯控,確保蚊媒密度持續穩定控制在國家規定的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標準(C級)以上,有效降低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發病風險。
有效降低蚊媒密度是阻斷疫情傳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關鍵環節。《通知》明確,要把蚊媒防制作為當前愛國衛生運動和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門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嚴把環境治理質量關,聚焦清積水,以“翻盆倒罐、疏通溝渠、清除死角”為行動準則,組織發動社區、單位、居民全面排查清理各類容器積水,從源頭切斷蚊蟲孳生鏈條;嚴把殺蚊滅幼質量關,加強動態排查清理及監測預警,尤其關注老舊小區、城中村等蚊媒孳生與棲息高風險場所,對難以清除的積水投放滅蚊蚴劑控制蚊蚴孳生,并開展成蚊殺滅,嚴控蚊媒密度水平。
《通知》指出,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本系統、本行業重點場所和關鍵環節的督導檢查,聚焦重點場所防控,清理各類無用的積水容器,必要時開展成蚊消殺。
不同場所也有具體防控要求。單位、居民區要清除廢棄或閑置的各類容器廢棄物,功能性容器積水需嚴密加蓋,地下室相關區域定期投放藥物或用廢機油覆蓋滅蚊。建筑工地要全面清理易形成積水的區域,每天巡查檢查,及時處理容器積水。各級各類學校、托幼機構要重點清除校園內多處角落的積水,必要時投放滅蚊劑。農貿市場需清除衛生死角和孳生地,保持下水道等暢通清潔。汽車維修廠、輪胎店等不得將廢舊輪胎等堆放在室外。公園、綠地等要封堵樹洞,清理花盆積水等。廢品回收店要加強環境衛生清理,禁止在室外堆放廢品雜物。花圃、花店及育苗場所要經常翻盆倒罐,定期為水養植物換水或投藥。
《通知》要求,各級愛衛會不定期抽查工作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并協調解決問題。對思想不重視、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顯的地區和單位,將予以適時通報。
各縣區全力開展消殺行動
為有效降低蚊媒密度,切實防范基孔肯雅熱等傳染病在我市傳播流行,我市各縣區現全力開展“除四害”消殺工作,針對蚊媒密度較高的區域,要求采取超常措施進行消殺,降低疫情在我市傳播流行的風險。
7月24日下午,仲愷陳江街道組織志愿者深入廣場角落、居民樓巷道,細致清理花盆托盤、廢棄瓶罐等積水容器。組織環衛工人重點清理溝渠、垃圾站等衛生死角,確保排水暢通;安排專業消殺人員背著專業設備,對綠化帶、下水道等蚊蟲孳生區域進行精準噴殺,形成“清理+消殺”雙重防控網絡。
近日,惠城區政府組織各部門各鎮街道開展全面的社區消殺滅蚊工作。各鎮街道聯合社區志愿者、物業人員等組成消殺隊伍,深入各個重點區域進行全面細致的消殺作業,并對蚊蟲易孳生和藏匿的場所進行“地毯式”藥物噴灑,確保不放過任何一處死角。
為切實做好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的防控工作,7月以來,大亞灣區組織各村(社區)開展街道衛生大整治行動,發動志愿者開展翻盆倒罐、清理房前屋后積水行動,消除公園、綠化帶、閑置地積存垃圾,避免留存積水,活動累計發動380余人,清掃積水點300余處;安排保潔人員及專業消殺隊開展3次整治行動,出動186人次對各村市場周邊、下水道、排污溝渠、垃圾集中投放點等重點區域進行環境衛生整治行動。
市衛生健康局愛衛辦全力推進《公園建設防蚊防控體系項目》,在市直14個公園安裝太陽能滅蚊(蟲)燈460臺,其中插地式的滅蚊燈250臺、掛壁式的滅蚊燈210臺;對各尺寸沙井安裝防蚊閘1500個,降低蚊媒密度取得明顯的實效。
“各縣區現已全力開展‘除四害’消殺工作,針對蚊媒密度較高的區域,要求采取超常措施進行消殺,降低疫情在我市傳播流行的風險!笔行l生健康局愛衛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雖然疫情尚未波及我市,但必須提前防范,確保群眾健康安全。同時,愛衛辦呼吁市民提高防蚊意識,及時清除居家周邊積水,使用蚊帳、驅蚊劑等防護措施,如出現發熱、關節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下一步,市衛生健康局愛衛辦將繼續加大對防蚊防控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力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同時,也將持續關注疫情防控形勢,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工作策略,為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