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積極防蚊滅蚊 筑牢健康防線
惠州市縣兩級統一開展愛國衛生行動日活動
為全面落實國家及省關于基孔肯雅熱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實筑牢公共衛生安全防線,全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7月27日,惠州市直有關單位協同聯動,統一開展以“防蚊滅蚊防控蚊媒傳染病”為主題的愛國衛生行動日活動。
此次活動在市、縣(區)兩級同步推進。當天,全市75個鎮(街道)、1124個村(居)累計清除蚊媒孳生地14517處,滅蚊面積76017.98平方米,出動專業消殺人員2187人,使用消殺器械1605臺次,全方位織密蚊媒傳染病防控網絡,為全市群眾營造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
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都是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預防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關鍵都是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保健康。沒有積水就沒有蚊蟲孳生,沒有蚊蟲就沒有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的傳播。
“防蚊滅蚊,不是某個部門或某幾個人的事,需要全體市民共同參與、人人盡責。”市衛生健康部門呼吁廣大市民積極參與,自覺清理家中及周邊積水,截斷蚊子“生命鏈”;檢查房前屋后,天臺陽臺,及時清空積水、清理垃圾;居家和戶外活動時做好個人防護,不給蚊子開“飯局”;出現癥狀時,應及時就診。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相關新聞
惠州疾控發布蚊媒傳染病傳播風險區域,請做好防范!
7月28日下午,惠州市疾控中心(惠州市衛監所)發布存在蚊媒傳染病(基孔肯雅熱、登革熱)傳播風險的區域,提醒大家做好防范措施。
截至目前,惠陽區秋長街道茶園社區泰和小組,龍門縣麻榨鎮東埔村新城小組、田埔,正在開展基孔肯雅熱疫情處置工作;仲愷高新區惠環街道濱河社區富麗嘉園、富川瑞園,正在開展登革熱疫情處置工作。
市疾控中心(市衛監所)提醒,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都是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以發熱、關節疼痛/肌肉疼痛、皮疹為主要癥狀。
1.請在上述區域生活、工作或活動的市民朋友們注意做好個人防蚊滅蚊措施,積極清理積水,一旦出現發熱伴關節痛、皮疹等相關癥狀要及時就醫,并配合完成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相關檢測。
2.請上述區域及周邊的機關單位、物業小區、公園和公共外環境管理單位加強環境衛生治理,全面清除各類積水,定期開展滅蚊工作。
“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是預防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市疾控中心(市衛監所)強調。
惠州日報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惠疾控衛監宣
相關鏈接
1.什么是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花斑蚊)叮咬傳播,一般潛伏期為3~7天,在蚊媒密度較高地區易形成大規模暴發和流行。患者、隱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人群對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2.感染了基孔肯雅熱有什么癥狀?
基孔肯雅熱患者的癥狀主要有三大特點:發熱、關節疼痛和皮疹。
(1)發熱:一般會持續1~7天,伴有寒戰、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惡心、嘔吐等。
(2)皮疹:多出現在發病后第2~5天,半數以上病例在軀干、四肢伸側、手掌和足底出現紅色斑丘疹,數天后消退,可伴脫屑。
(3)關節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遠端小關節,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關節,腕關節受壓引起劇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3周緩解,部分病例關節疼痛可持續數月。
3.如何預防基孔肯雅熱?
目前沒有針對基孔肯雅熱的特效抗病毒藥物,也無疫苗可預防,所以防蚊滅蚊、避免叮咬是防護的關鍵。廣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可采取以下方式預防:
一、滅成蚊。可通過家用的各類滅蚊藥物,如電蚊香、滅蚊片、滅蚊噴霧罐等滅蚊。
二、清積水。伊蚊依靠在各類小型積水容器中產卵繁殖,重點排查房屋前后、花園、陽臺、天臺、水池、樹洞、綠化帶等地,及時清理廢棄容器、花盆托盤、水養植物的容器、輪胎、雜物、塑料垃圾、竹筒等積水,從源頭降低感染風險。
三、防叮咬。家庭住宅可安裝紗門、紗窗,睡眠時使用蚊帳;在戶外活動時,穿淺色長袖衣褲,涂抹避蚊胺等驅蚊劑。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從基孔肯雅熱流行地區回來后,要做好自身健康監測,若出現發熱、關節痛等癥狀,務必立即就醫,并主動告知醫生近期旅行史!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