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風雨同舟 惠州上下共筑防汛安全線
持續暴雨致我市多地出現險情,各縣區各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全力搶險救援
持續暴雨致使我市多地出現內澇、山體滑坡等險情,道路積水、村莊小區浸水、交通中斷、群眾受困等情況接連發生。面對嚴峻汛情,8月5日,我市各縣區、各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全力開展搶險救援工作。黨員干部及志愿者隊伍迅速響應,沖鋒在搶險救援一線,及時轉移群眾、抽排積水、清理路障、運送物資等,上演了一個個風雨同舟的感人畫面。
救援
多方力量集結守護生命安全
汛情就是命令,救援刻不容緩。在連續強降雨襲擊下,惠陽區多地出現內澇險情,其中淡水街道、秋長街道受淹情況最為嚴重。來自市、區的多支救援力量聞汛而動,第一時間投入到搶險救援工作中,全力轉移被困群眾。
惠州藍天救援隊、惠陽區藍天救援中心、惠東藍天救援隊迅速集結一支支精干力量,攜帶救援艇趕赴惠陽淡水和秋長參與救援,在深水區一趟趟來回,將一名名被困群眾轉移至安全地段;惠陽區人武部緊急出動6支民兵分隊共200余名民兵,分赴惠陽區淡水、秋長、沙田、鎮隆和新圩開展防汛救援工作。截至8月5日20時記者交稿時,全區累計轉移群眾7550名。
在惠陽淡水白云二路,救援人員將受困群眾轉移到安全區域。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 攝
強降雨還導致惠陽淡水、秋長部分受淹區域出現停電停水情況,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當地政府迅速組織應急救援隊伍開展物資調配與運送工作,“暴雨無情人有情,感謝政府及時送來物資!”秋長街道萬科萬悅花園小區居民李女士表示,物資發放緩解了燃眉之急。同時,淡水街道積極協調供電、供水部門,爭分奪秒對受損設施進行搶修。目前,部分區域已恢復水電供應。
惠陽秋長街道應急救援工作人員為受困小區運送救援物資。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林作棟 攝
面對多地內澇險情,惠州公安迅速集結應急力量下沉到一線。8月5日上午,惠城區小金口轄區部分低洼地段出現內澇,積水漫入居民樓,多名群眾被困。惠城公安民警駕駛橡皮艇深入受困區域,挨家挨戶排查險情,成功將受困群眾安全轉移。
連續強降雨導致惠東縣出現多處內澇、山體滑坡等險情。8月5日天剛亮,惠東縣愛心群志愿者協會就接到群眾求助,趕到受淹的惠東縣平山街道陶然居小區救援。“志愿者很快就來了,用沖鋒艇把我們帶出去,挺感謝他們的。”居民們說。當天,除了志愿者,當地街道辦、居委會等工作人員也參與到救援工作當中,成功轉移了10多名群眾。
5日上午,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銀湖路、勝利街區域積水較深。為阻擋積水進入店內,街道兩側的商鋪紛紛采取應急措施,有的用木板、有的用紙皮筑起了擋水門檻。仲愷高新區應急救援協會的志愿者出動橡皮艇幫助群眾搶救物資,并通過喇叭不斷提醒涉水群眾注意安全。
保暢
清障排險保通暢
排積水、清路障。面對暴雨導致的路面積水、樹木倒伏等情況,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及時清理路障,全力恢復交通與社會秩序。
惠城區蘆洲鎮龍頸村與河源紫金交界處,由于連降暴雨,8月4日,進出龍頸村的唯一通道鄉道YH85線出現兩段山體滑坡阻斷道路,大量泥土高高堆積在水泥路上,道路被封死,致該村400多名村民受困。事發后,搶修人員及機械車輛從河源古竹鎮江口進龍頸村方向開始清理,4日下午已清理完一處塌方點。另一個白蜆塘處塌方點在5日下午已搶通出一條單行道,偶有村民駕駛摩托車或小汽車經過。
此外,暴雨導致惠城區江南街道慈云路與祝屋一巷交界處、江北文昌一路榮燦廣場附近分別有一棵大樹發生倒伏。所屬街道立即協調相關部門對倒伏樹木進行清理,恢復道路通暢。
8月5日上午,惠陽城區壩尾街、承修四路、河背街、南湖路等20多條道路出現積水,被臨時管控。惠陽區市政和代建事務中心對部分照明路線采取緊急防護措施,如對星河東一路、星河西一路、秋寶路(秋南醫院段)、惠陽體育文化公園(一、二、三期)等路段控制箱斷電,將根據汛情變化適時重新檢測線路后再恢復亮燈。同時,淡水半島濱水公園、惠陽體育文化公園封園。
在博羅縣羅陽街道,強降雨導致浪頭村碧桂園小區的路口被淹,村干部一早就過去查看情況,在路口拉起警戒線,提醒群眾不要涉水前行;在田牌村,村組干部上路巡查,在巡查中發現道路交通受阻,第一時間清理樹枝、石塊等路障。
8月5日上午9時,惠東縣大嶺街道平梁路藍天幼兒園段積水漸漸退去,工作人員及時清理排水井附近的垃圾,加速積水消退。附近居民也紛紛行動起來,拿起掃帚清理門前積水。
大亞灣交警在處置險情。 惠公宣供圖
8月5日早上,暴雨導致大亞灣開發區龍海三路、澳頭圓盤等多處出現積水內澇,其中西區街道七里香堤花園小區地庫進水受淹,區應急管理局、區城鄉建設和綜合執法局、西區街道辦立即安排子母式大流量排水搶險車、龍吸水前往現場排水。當天中午開始,多處路段積水漸退,交通恢復正常。
防御
多措并舉排隱患
挨家挨戶宣傳防汛、深入一線排查安全隱患……面對汛情,全市各地黨員干部積極行動,扎實做好防汛工作,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阿叔,沒什么急事不要外出,下雨天外面不安全。”8月5日一早,博羅縣石壩鎮的鎮村干部奔赴防汛一線,挨家挨戶做好防汛宣傳;到易澇點巡查,在危險區域拉警戒線進行提醒。湖鎮鎮通過鄉村大喇叭廣播、LED屏、微信群、短信等循環播發降雨預警及防御指南。
仲愷潼僑鎮動員黨員干部逐戶敲門排查。 惠州日報記者鐘瑋 通訊員張惠琴 攝
“快把挖掘機開過來,抓緊把水里雜物刨開,不然會漫水的。”8月5日上午9時許,龍門縣地派鎮降下暴雨,地派河水位急劇上漲,地派鎮工作人員發現地派村寒水橋橋洞被竹竿、樹枝等雜物堵塞,當即調派挖掘機清理,確保河水暢流。期間,搶險人員還頂風冒雨對河道堤壩展開拉網式排查,對薄弱環節及時加固。同日上午,地派鎮Y114縣道沿線清塘村4個村民小組因河水倒灌,出現民房進水、鄉道被淹情況。該鎮應急隊員迅速集結,安全轉移44戶125人。截至5日16時,受浸民房及路面積水已全部消退。
位于仲愷高新區的星愷大劇院作為陳江街道應急避難臨時安置點,8月5日共安置了39名群眾。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安置點物資儲備充足,且已配備棉被、席子等物品,保障群眾基本休息需求。
轉移人員在仲愷陳江街道應急避難臨時安置點吃午餐。 惠州日報記者鐘瑋 黃鑫威 張藝明 攝
潼僑鎮依托“數智潼僑”基層治理平臺的智慧水位尺監控系統,黨員干部實時掌握轄區內河段流速、流量變化,對地質災害點、低洼積水點實施24小時動態監測與智能預警,為科學調度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提醒
警惕次生災害,景區臨時關閉
當前汛情形勢仍然嚴峻,次生災害風險仍需高度警惕。相關部門提醒廣大市民群眾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遠離地質災害隱患點、低洼積水區域及封閉管控區域。8月4日上午,強降雨引發惠東縣弘誠厚園伯爵山山體滑坡、青云原火力發電廠旁排水渠護坡崩塌。5日,滑坡區域在大雨沖刷下泥土更加松軟,為避免二次災害,現場已被圍蔽并有社區工作人員值守,避免無關人員進入。
截至8月5日10時40分,全市48家A級景區全部關停。惠城6家景區、惠陽10家景區、惠東10家景區、博羅9家景區、龍門10家景區(溫泉關閉戶外區域,酒店正常運營)、大亞灣2家景區、仲愷1家景區已全部關停。在此提醒廣大市民,嚴格遵守政府及有關部門發布的公告、禁令、警示,不得擅自進入未開發、未對社會公眾開放的景區景點開展游覽、探險、戲水、露營等活動。
當前,全市各縣區、各部門正加強值班值守,全力落實人員轉移避險、強化地質災害隱患巡查與防范,嚴密監測雨情、水情變化并科學研判風險,全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特寫
暴雨圍困,他們托起老人涉險前行
惠陽多部門協同轉移42名養老院人員
受持續強降雨影響,8月5日惠陽區多地水位急劇上漲,防汛形勢驟然緊張。位于秋長街道低洼地帶的龍豐桃園養老公寓周圍出現積水,這間長者安享晚年的寧靜院落,變成被洪水圍困的“孤島”,院內42名老人和護工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險情就是命令,惠陽多部門聯動迅速開展救援行動。
龍豐桃園養老公寓內共有29名老人。該院因地勢低洼,臨近水塘,存在被淹風險。當天凌晨,市、區民政部門及秋長街道辦工作人員緊急進駐該院,惠陽區住建局對房屋結構進行了細致檢測。考慮到安全問題,于8月5日凌晨4:30左右將全院老人轉移至二樓的臨時安置點。
“出現積水后,我們就開始分區域斷電。”該院負責人周智彬介紹,當天上午,淡水河水位持續上漲。養老院隨時面臨斷水斷電的情況,與外界的聯系也可能隨時中斷,有變成“孤島”的風險。
為保障老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惠陽區迅速組織由消防、民政、秋長街道辦和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等部門機構組成的救援隊伍,緊急調配了4艘沖鋒舟、多輛大巴和救護車趕赴養老院。
進入養老院后,救援隊了解到院內29名老人中,有4人臥床,其余都需坐輪椅出行。在轉移過程中,對于這些行動不便的老人,救援人員展現出了十二分的耐心與細心。“阿伯阿姨,你們別擔心,我們帶你們去安全的地方,您扶穩輪椅。”救援人員或小心翼翼地推著輪椅在狹窄的樓道中艱難前行;或合力肩扛手抬臥床老人,他們屈膝蹲下,將老人輕輕托起來,穩穩地護送著每一位老人上沖鋒舟。
救援隊幫助受困老人轉移。惠州消防供圖
為在轉移過程中提供醫療保障,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派出的專業醫療人員全程參與到救援中,他們背著醫療設備,緊隨救援隊伍,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經過救援人員兩個半小時的不懈努力,28名老人被安全轉移至酒店的臨時安置點,并得到了妥善的照顧和休息。一名出現呼吸問題的老人,在醫療人員的專業陪護下,被送往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進行進一步觀察治療,目前情況穩定,已無大礙。
至此,養老院內42名受困人員均安全脫險。
惠州日報記者許文昌
暴雨中的“護堤戰”
仲愷陳江澄海村民用堅守筑牢安全防線
8月5日,仲愷大地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籠罩。清晨七點,當許多人還在睡夢中時,仲愷陳江街道澄海村的防汛警報已驟然拉響——水圍河段出現倒灌,周邊大片農田瞬間面臨被淹的險境。幾乎是同一時間,堤塘村民小組靠近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火車段的陂頭處,在雨水持續沖擊下,已存在崩堤風險。一旦潰決,老圍村、新圍村五六百人的家園將受淹。
危急時刻,村委會當機立斷,緊急調來了兩部挖掘機馳援。“挖掘機整整工作了一個上午,可泥土剛填上就被洪水沖垮,當時沖過來的水已經有半米深!”澄海村儲備書記杜紹平回憶說。
怎么辦?一邊,挖掘機在陂頭處與洪水展開拉鋸戰;另一邊,由村委會干部、村小組成員、村民、網格員、征地組成員組成的搶險小隊,扛著沙袋沖向堤壩。冰冷的雨水混著泥漿濺在身上,沒人顧得上擦拭,大家手手相傳,將一袋袋沙袋堆疊起來,一段臨時護堤在眾人的合力下漸漸成型。
搶險小隊扛著沙袋沖向堤壩。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通訊員劉素梅 攝
上午10時,水圍河的險情尚未完全緩解,沙瀝河道又傳來警訊——永聯橋附近河水開始倒灌,水位距離路面僅剩10公分,河水隨時可能漫過橋面涌入村莊。“必須堵住缺口,絕不能讓水從這里過去!”永聯村民小組長發現情況后,立刻召集村民到現場搶險。
永聯橋是當地村民必經路口,很快,20多位村民自發聚攏過來,將一袋袋沙土變成堅固的“磚塊”,數小時的持續奮戰后,一袋袋沙袋在永聯橋關鍵位置整齊碼放,宛如一道堅固的“防汛墻”;堤塘村民小組的陂頭處,臨時護堤穩穩擋住了洪水的沖擊;水圍河的排水渠被挖掘機成功封堵,農田保住了。
雨還在下,但澄海村的街巷里,那一道道由沙袋筑成的防線,在暴雨中愈發清晰。它們不僅擋住了洪水,更凝聚著干群同心、守望相助的力量,成為這個雨天里最溫暖的守護力量。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本組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黃尉宏 李芳娟 許文昌 李燕文 蔡偉健 黃宇翔 鐘瑋 匡湘鄂 侯縣軍 劉豪偉 湯渝杭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廖詠琳 陳丹娜 通訊員溫潔媚 呂嘉琪 田家斌 黃美琳 肖潔 林作棟 廖敏君 葉文婷 廖任平 徐小鳳 劉纖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