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水東陂發現廣東“松界新丁”
刷新海南五針松物種最東分布記錄
近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廖文波、凡強教授團隊在惠州市國有水東陂林場開展植物多樣性調查時,確認發現野生海南五針松群落。這是該物種在廣東省的首次記錄,不僅使惠州裸子植物種類從32種增至33種,更將海南五針松的已知分布東緣大幅拓展至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為研究該物種的生物地理分布模式提供了關鍵新證據。
發現種群近100株,占全省約一半
“護林員巡山時發現了一片特殊的松樹,它們的針葉是5針一束,這在廣東原生松樹中很罕見。”凡強教授在采訪中回憶起發現的開端。在廣東,原生松樹多為兩針一束的馬尾松,栽培的濕地松也僅兩至三針一束,五針一束的松樹通常被認為是分布于粵北高海拔地區的華南五針松。然而,水東陂林場海拔僅約570米,且氣候偏熱,這讓團隊最初充滿懷疑。
為一探究竟,團隊與林場工作人員深入林區核心區。“那里地勢陡峭,亂石遍布,走路要兩三個小時才能抵達,稍不留意就有碎石滾落,調查時大家都很謹慎。”凡強教授回憶說,現場可見十多米高、胸徑超40公分的大樹,憑外觀判斷部分樹齡已超百年。采集樣本后,團隊結合形態特征觀察與分子生物學分析,最終確認其為海南五針松。
海南五針松。
據調查,水東陂林場的海南五針松種群數量初步估計超50株,護林員常年觀察推測近100株,均生長在未受砍伐的原始森林中,加上在清遠市楊梅林場同時分析鑒定的不足100株,全省總量不足200株,處于瀕危狀態。“這標志著,廣東原生松樹種類從原來的兩種增至三種,對廣東林業來說是重要發現!”凡強教授強調。
惠州成海南五針松“最東邊的家”
海南五針松是中國特有植物,此前僅分布于我國海南、廣西、貴州、云南及越南北部少量區域,在廣西和海南已被列為省級保護植物。此次在水東陂林場的發現,使其成為該物種目前已知的最東部分布點。
凡強表示,該團隊正計劃深入研究其分布模式,探究廣東是否曾存在連片分布、如今為何僅存兩個零星點位等科學問題。
這一發現的價值不止于科學研究。當前馬尾松因受松材線蟲病威脅需大量砍伐消殺,而海南五針松尚未發現感染案例。“它原生在廣東,適應性可能更強,若能推廣種植,既能助力生態恢復,其優質木材也能兼顧林業需求。”凡強解釋,目前該團隊已建議廣東將海南五針松列為省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通過就地保護守護種源,并探索遷地保護擴大分布。
近年來,惠州國有水東陂林場作為省級森林公園和自然教育基地,森林覆蓋率達97.92%,松材線蟲病聯防聯治等措施成效顯著。“在大灣區城市周邊發現這樣的原生林‘寶藏’,說明惠州生態保護成效顯著。”凡強表示,他相信水東陂林場及周邊象頭山有望發現更多新物種,為生物多樣性的深入調查提供更多的潛在線索和科學支撐。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通訊員李翊 溫志滔
【知多點】
惠州裸子植物“家族”增至33種
截至目前,在惠州市范圍內記錄到維管植物242科1155屬3005種(含栽培種66科151屬211種)。其中蕨類植物43科89屬223種;裸子植物10科22屬33種;被子植物189科1044屬2749種。此次海南五針松在惠州被發現,使惠州裸子植物從32種增至33種,這不僅豐富了惠州的植物多樣性,更是該物種在廣東省的首次記錄,更新了廣東省裸子植物區系成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