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記者獲悉,“網信中國”公眾號日前公布,“清朗·整治AI技術濫用”專項行動自2025年4月啟動以來,中央網信辦聚焦AI換臉擬聲侵犯公眾權益、AI內容標識缺失誤導公眾等AI技術濫用亂象,深入推進第一階段重點整治任務,部署各地網信部門加大違規AI產品處置力度,切斷違規產品營銷引流渠道,督促重點網站平臺健全技術安全保障措施,推動生成合成內容標識加速落地。
第一階段累計處置違規小程序、應用程序、智能體等AI產品3500余款,清理違法違規信息96萬余條,處置賬號3700余個,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據了解,重點網站平臺加強AI技術濫用源頭治理。其中,在處置違規AI產品方面,騰訊規范應用程序管理,提高準入門檻,優化巡查機制,駁回、處置違規小程序、應用程序等共計570余款。
在清理違規AI產品教程和商品方面,微博通過策略識別、用戶舉報等多渠道審核,累計處置違規內容4800余條,并公布典型案例。
在加強訓練語料管理方面,通義平臺圍繞數據生命周期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在數據采集、訓練、使用等階段加強訓練語料管理。
在強化安全管理措施方面,抖音建立“紅藍對抗”機制,模擬攻擊案例,修復潛在安全漏洞,優化模型對虛假信息的識別能力。
在落實內容標識要求方面,阿里、快手、稀宇等重點平臺積極推進元數據隱式標識落地落實。在防范重點領域安全風險方面,小紅書在模型后置訓練階段輸入專業領域數據,提升模型對醫療、金融、未成年人等重點領域問題的理解能力。
據悉,下一步,中央網信辦將聚焦AI造謠、低俗內容等7類突出問題,開展“清朗·整治AI技術濫用”專項行動第二階段工作,構建技術監測體系,形成處置處罰規范,推動內容標識如期落地,形成長效工作機制,著力維護清朗網絡生態,推動人工智能向善向好。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