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南昆山推動旅游產業提質升級,打響“森林+”旅游新品牌
培育精品民宿 打造毛茶產業鏈
山環水繞的龍門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稟賦,不僅榮獲“世界森林溫泉保養地”“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溫泉之鄉”等美譽,還承載了很多人詩意生活的向往。南昆山是龍門發展全域旅游的龍頭,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擁有優質的山林資源,近年來圍繞做大做強做優旅游發展龍頭,堅持做好規劃先行、完善基礎設施、發展鄉村旅游、培育旅游新業態等重點工作,瞄準打造國內一流旅游度假區的目標,不斷推動旅游產業提質升級,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高山別墅森林度假村帶動下,中坪尾乃至整個南昆山的家庭旅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居民走上致富路。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集中資源建設特色主題示范村
酷暑時節,漫步南昆山中,可見翠竹綠林連綿起伏,清澈小溪潺潺流淌,內心頓感清涼暢爽。近年來,南昆山成為不少粵港澳大灣區游客的假期打卡地。到山間散步“洗肺”、入住精品民宿、品嘗地道美味……愈發豐富的旅游業態讓老游客念念不忘、常來常新,新游客接連不斷、紛至沓來。
南昆山生態旅游區毗鄰廣州增城和從化,森林覆蓋率高達93.95%,生態資源得天獨厚,形成了山、水、林、石、瀑五大特色景觀。在茂密叢林的掩映下,一棟棟風格各異的民宿與青山碧水融為一體,其內部設置也依據不同消費需求而各有特色,吸引不少新老游客專程前來體驗。
南昆山下坪社區中坪尾居民小組,一棟棟風格各異的家庭旅館掩映在茂密叢林中,與碧水、青山、翠竹融為一體,仿若世外桃源。1994年,此處建起的高山別墅森林度假村開啟了南昆山特色民宿產業的篇章。在高山別墅森林度假村帶動下,中坪尾乃至整個南昆山的家庭旅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居民從此走上了致富路。
經過近30年的發展,南昆山的民宿產業經濟呈現蓬勃、快速發展的態勢,并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南昆山也從最初的“廣東民宿發源地”成為“廣東民宿發展主陣地”之一。2021年,南昆山生態旅游區8家領軍民宿牽頭成立南昆山旅游行業協會,引導民宿(家庭旅館)進行提檔升級,支持社會力量對民宿產業進行投資、運營、管理,引入整村授信模式強化金融服務力度,群策群力推動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南昆山已形成高中低兼具的民宿產業集群,愛樹、花溪雨、云侶堡等高端民宿群與二坑村特色民宿群、中坪尾家庭旅館群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在此基礎上,南昆山將繼續發揮村企合作優勢,高標準規劃設計,集中資源打造營地休閑、特色民宿、森林度假、文化旅游、農業觀光特色主題示范村,實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在民宿帶動下,旅游產業成為了南昆山經濟發展的支柱。目前,南昆山擁有大型度假村(酒店)、民宿(家庭旅館)、農家樂共390家,依托大灣區內稀有的生態資源優勢和高端客源優勢,當地已經形成一定的康養度假氛圍,是省內知名的度假旅游目的地。2022年,全區接待游客量達113.8萬人次,旅游收入4.54億元。接下來,南昆山計劃進一步擴寬招商選資方向,依托自然風光優勢和特色文化,盤活民宿周邊資源,打造具有南昆山特色的鄉村旅游精品度假村,以民宿發展帶動鄉村振興。
加大毛茶種植力度,產業鏈已具雛形
民宿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當地人還結合自然環境特色,依山傍水種植南昆山名茶——毛茶,走出了一條茶旅融合發展之路,為當地產業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南昆山毛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唯一自然生長不含咖啡堿的茶樹品種。1981年我國著名植物學家張宏達教授在編纂《中國植茶志》時將其收錄其中,毛茶開始引起外界的注意。經過多年的改良,南昆山毛茶已經進入市場,成為當地特色產品。
近年來,南昆山花竹社區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加大南昆山毛茶種植力度,走出了一條茶旅融合發展之路,為當地產業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花竹社區內的龍門縣南昆山云尖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南昆山毛茶)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創建單位,花竹社區獲評“廣東省一村一品南昆山毛茶專業村”。目前,該社區建有一個約500畝的毛茶示范種植推廣基地。2021年初建成的南昆山毛茶體驗營成為南昆山毛茶文化展示、推介、品鑒、銷售的核心場所,加上戶外設立的“毛茶文化”長廊、主題雕塑等,讓更多游客在這里認識南昆山毛茶、喝上南昆山毛茶、愛上南昆山毛茶。
除了花竹社區,南昆山生態旅游區積極引導轄區內茶農規范種植,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種植模式,大力培育綠色生態產業。同時,通過舉辦毛茶文化節,吸引眾多游客到南昆山品嘗和選購毛茶,并全面啟動南昆山毛茶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建設工作,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南昆山毛茶)。一條集種苗繁育、茶樹種植、精深加工、品牌營銷、茶旅休閑于一體的毛茶產業鏈已具雛形。
將打造“十里花路”“十里林徑”等精品旅游線路
日前,南昆山生態旅游區黨委書記譚炳陽在第七季“龍門陣”——環南昆山生態康養旅游高質量發展對話活動進行項目推介時表示,接下來,南昆山將大力培育森林旅游業態,推動森林旅游向觀光旅游與森林康養、森林體驗等多業態并重的方向轉變,讓“森林+”成為當地旅游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根據有關規劃,南昆山將常態化舉辦騎行、徒步等活動,并配合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將原S355公路打造成“世界第三條著名山地賽道”,積極策劃賽車、摩托車、自行車等各類運動賽事。同時,引入帳篷、汽車等營地主題酒店,推出精品山地戶外運動休閑旅游產品和路線,打造南昆山戶外運動旅游品牌。
文旅融合方面,南昆山計劃整合現有資源,發揮村企合作優勢,培育愛樹·南昆秘境、云侶堡、花溪雨等一批精品民宿;立足龍門茶產業發展規劃,推廣毛茶文化,增創品牌,拓展市場。結合現有山、水、林、石、瀑五大特色景觀,規劃“聞香賞花”“聽瀑觀蜓”“森林養生”“親水觀石”“賞竹吃筍”等旅游文化主題項目,將川龍瀑布、一線天、神鷹石、觀音潭以及沿線旅游企業(翠蘭谷、十字水、云天海等)連成一片,整體打造“十里花路”“十里林徑”等精品旅游線路。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