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陽淡水推動基層治理由“被動應對”轉向“主動作為”
群眾反映事件化解率達97%
城市發展迅速、人口流動頻繁、居民訴求多樣、涉及部門眾多、社會難題交織……城市基層治理如同在錯綜復雜的棋局中尋得破局之道。面對基層社會治理中民生訴求“發現滯后、處置低效、滿意度不高”等痛點,自今年4月起,惠陽區淡水街道構建“發現問題—即時上報—分級處置—跟蹤反饋”的閉環工作機制,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作為”的轉變。從“坐等上門”的被動應對模式,到“主動出擊”的積極解決模式,淡水街道正全力打造“發現早、處置快、效果好、群眾贊”的基層治理樣板。
“三維發現網”讓民情浮出水面
淡水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丘真山坦言,過去基層解決問題多依賴12345等平臺接收群眾訴求后才去處理。
今年4月起,淡水街道打破“坐等上門”的被動應對模式,通過下情上報、上單下派,全領域收集“區—街道—村(社區)”三級事件,精準對接民生需求,全面掌握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重點聚焦黨政群團、公共服務、城鄉建設、應急環保、社會治理等關鍵領域,以閉環管理機制實現事件清單清晰、線上流轉處置、集中會商研判、事件及時處理、閉環銷號管理,確保事件處置全鏈條閉環管理。
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重心向源頭預防前移,淡水街道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構建起覆蓋全域的“三維發現網”。街道將轄區劃分為141個網格片區,每個網格配備一名專職網格員,實行每周“網格巡查”。這些網格員就像141個“神經元”,敏銳地感知著社區的每一絲“不適”。他們以“進萬家門、訪萬家情、解萬家難、暖萬家心”為切入點,圍繞轄區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調處、市容環境治理、公共設施提升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事項,開展“無死角”式日常巡查,全面掌握群眾急難愁盼。
淡水壩尾社區迅速響應并解決雨水井發臭之事。
同時,淡水街道全體干部職工通過“惠陽區淡水綜合治理平臺”手機客戶終端,可第一時間在工作現場上報巡查中所發現的問題。
丘真山介紹,通過“主動出擊”“閉環處理”,截至目前,淡水轄區收集7000余條工作日志,群眾反映事件超1900條,化解率高達97%,盡最大限度提升群眾滿意度與幸福感。
“2025年5月28日,網格員巡查發現淡水街道雅居樂旁254省道路面下沉,存在安全隱患,立即上報并由對應部門安排修復。”“6月23日,大埔社區網格員接到居民投訴巷道大石塊阻礙交通后,迅速上報社區并于當天解決。”“7月11日,白云社區網格員聯合物業處理養狗擾民糾紛,普及法規,促成雙方和解”……一樁樁工作日志將這份“民生答卷”具象化。
分級響應鏈讓處置跑出速度
發現信息后,處置是否高效及時,直接決定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此,淡水街道依托“惠陽區淡水綜合治理平臺”構建“分級響應鏈”,根據事件的分類分級,分為自辦自結及平臺派單兩種情形。
凡是網格員及街道其他干部職工上報的問題,上報人或其線室、村(社區)能夠處理的,上報后自行辦結,形成閉環。
對于復雜問題,“惠陽區淡水綜合治理平臺”進行研判,系統根據分級分類將事件分派至對應線室、村(社區)進行處置。若問題涉及多部門交叉或需上級部門協調的復雜事件,相關專班經集中會商研判,確定牽頭線室及相關配合線室,打破部門壁壘,實現資源整合,讓民生需求快速、精準對接,確保治理資源精準投放,處置響應時間縮短,處置效率提升。
上塘社區一起租賃糾紛的調解就是一個典型例子。7月10日,該社區網格員日常走訪發現某小區凍品商鋪因租賃糾紛被物業斷水斷電,店主情緒激動,矛盾一觸即發。網格員第一時間上報網格長,啟動“吹哨報到”機制。網格長迅速聯動信訪、城管、派出所、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趕赴現場,打破部門壁壘,組織各方面對面調解。經過12小時不懈努力,雙方于當晚11時達成和解協議,成功避免矛盾升級,用高效聯動彰顯了基層治理的速度與溫度。
此外,壩尾社區壩尾街一件事的處理也生動體現了這一治理模式的優勢。盛夏時節,在這條街開糖水店的店主李雙全發現店鋪門前的雨水井散發惡臭,影響生意。他立即聯系壩尾社區。社區迅速響應,安排包片網格員及“兩委”干部前往現場勘查,并聯系淡水街道建設和道路事務中心。經過研究,決定加裝防臭隔板,很快就解決了這一問題。“從我反饋到處理好就一兩天時間,我很滿意!”李老板稱贊道。
閉環處置體系讓治理更有效能
“以前有些事要投訴幾次才能處理,現在我們主動發現問題,上報后基本都能馬上跟進解決。”淡水街道相關工作人員坦言,基層治理的突破口在于“主動”二字,主動發現比被動應對更高效,主動服務比事后補救更溫暖,主動預防比應急處置更經濟。實踐證明,治理模式的轉變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關鍵。
如今,淡水街道通過構建事件閉環處置體系,將治理觸角前移、力量下沉、服務做細,在創新中不斷提升治理效能。一個“發現早、處置快、效果好、群眾贊”的基層治理新樣板正在形成,為全區乃至更廣泛的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
據介紹,該機制實施之初,也存在人員職責不明、監督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但淡水街道通過成立專班、及時走訪、培訓交流、定期會商等舉措,機制運轉日益順暢。接下來,將沿著現有運行機制,持續開展人員素質提升工作,提高敏銳發現問題的能力,完善風險預警處置流程。同時,進一步優化綜合治理平臺的功能,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民生問題的精準預測和提前干預,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城市更加和諧美好。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 通訊員肖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