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大亞灣區協同構建林和城相依、陸和海相連、林和人相融的高品質港灣綠美生態環境
統籌推進“六大行動” 全面建設綠美大亞灣
日前,對照綠美廣東的戰略擘畫,《惠州市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印發,《實施方案》明確了推進綠美惠州生態建設重點任務,包括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綠色通道品質提升行動、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等“六大行動”。
6月27日,大亞灣開發區召開“綠美大亞灣生態建設”新聞發布會,區社會事務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寧在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大亞灣開發區按照《實施方案》統籌推進“六大行動”,同時開展三大重點工作——促進林業產業創新發展、挖掘綠美大亞灣文化價值、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全面推進綠美大亞灣建設,目標是通過推進系列項目建設,協同構建林和城相依、陸和海相連、林和人相融的高品質港灣綠美生態環境。
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樹木生長茂密,景色宜人。
種下一抹“綠”
預計到2027年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平方米以上
據了解,大亞灣開發區目前共有林業用地面積15.04萬畝(其中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11.32萬畝),森林覆蓋率44.38%,森林蓄積量62.41萬立方米。接下來,大亞灣開發區將全力推進“六大行動”,在全域推進綠化美化,讓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森林植被成為綠美大亞灣的鮮明底色。
近年來,石化區的綠意漸濃,一簇簇三角梅競相綻放。為推動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大亞灣開發區逐步有序對石化區北部山區和臨深片區主要山脈等區域進行樹種結構調整和更新改造,并在區內集中連片打造功能多樣的高質量林分和優美林相,到2029年底全區完成林分質量精準提升3萬畝,其中,到2027年底完成林分優化提升1萬畝,到2029年底完成新造幼林撫育2萬畝。
當前,以百姓家門口公園為建設理念的大亞灣獅子山公園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明年6月底建成開放。據了解,大亞灣開發區正大力實施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推進綠美城鎮建設和綠美鄉村建設,預計到2027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以上,綠地率36%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平方米以上,并建成1個樟浦綠美古樹鄉村。
黃昏時分,市民總能看到成群鷺鳥在紅樹林枝頭間展翅齊飛。為推進實施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大亞灣開發區正在編制《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推進綠美保護區建設,持續開展海島生態修復,著力打造海洋觀光片區,推進綠美海洋建設,并有序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管理。
在大亞灣開發區的東部,烏山頭綠道蜿蜒盤旋,是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大亞灣開發區大力實施綠美通道品質提升行動,加快推進淡澳河文旅綜合體暨旅游基礎設施、鐵爐嶂森林旅游綜合體暨旅游基礎設施、坪山河兩岸景觀、濱海碧道等4條生態廊道建設,讓森林融入城鄉。
與此同時,大亞灣開發區積極實施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和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到2027年,搶救復壯轄區內古樹名木57株及后備資源42株,符合條件的義務植樹基地應建盡建15個,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90%以上。
守好一片“綠”
挖掘森林資源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新發展
“隨著大亞灣森林資源的不斷豐富,促進林業產業創新發展、挖掘綠美大亞灣文化價值、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被列入推進‘綠美大亞灣生態建設’三大重點工作中。”林寧表示,大亞灣開發區將合理利用和挖掘森林資源,拓寬林業生態價值實現途徑,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提升森林、林木和林地綜合經營效益,做精以森林康養、森林旅游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到2027年,建成1家森林康養基地。
大亞灣開發區山、海、島、泉、林、寺、綠道一應俱全,在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碰撞下,綠美大亞灣文化價值將被進一步激發。接下來,大亞灣開發區將深入挖掘綠色生態產品文化內涵,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特別是加強大亞灣濱海特色生態文化傳播與推廣體系建設,依托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場所,通過森林文化展示、嶺南文化植入、道路系統優化、景觀改造提升等,建設高品質的自然教育基地,打造自然教育特色品牌,提升地方知名度。
造林更要護林愛林,大亞灣開發區積極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制度,加強森林巡護、督查,強化林地使用和林木采伐監管,推動天然林保護與公益林管理并軌,強化林業行政執法和司法協同聯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通過保護現有森林,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據了解,到2027年,大亞灣開發區將新建成生物防護林帶20.27公里,撫育維護40.54公里,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松材線蟲病防控面積1.89萬畝次,薇甘菊防治面積1.8萬畝次。
為著力提升綠美大亞灣生態建設治理水平,大亞灣開發區堅持機制先行,以建設智慧林長為抓手,做深做實林長制,充分發揮區、街道、村(社區)三級林長體系作用,全面加強各級林業隊伍建設,實行森林資源16個網格化管理,落實管護人員,充實基層護林力量;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健全林權登記與林業管理信息互通共享機制,提高林業綜合管理效率;創新造林綠化機制,完善造林激勵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綠美大亞灣生態建設。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曾靜妍